“免礼!”老朱甩了甩袍袖,直接开口:“年前边疆来报,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领上万人在和林屯扎,怀疑有南侵动向。”
徐达上前一步,接过话茬,“陛下,眼下咱大明都天寒地冻了,草原蛮子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不能不防其南下劫掠!”
汉家和草原之间纠缠千年,这事甚至都成了潜规则。
草原冬日环境恶劣,冻死人畜时常发生,加上粮食等御寒物资匮乏,只能从汉家百姓手中抢夺。
而历数边疆汉民的血泪苦难,大多都是发生在天寒地冻时的劫掠中。
“咱也是这意思!”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李文忠身上,“曹国公,此事,你怎么看啊?”
李文忠提领大都督府,要是他不说话,这件事也得掂量掂量。
“那便将其剿了!”李文忠的回答简短有力。
区区万余兵马, 还真不能让他重视。
朱元璋捋须一笑,目光落在李景隆身上,“大都统不是不喜锦衣卫,总想着领兵打仗,不如这次就你去吧?”
此言一出,殿内立刻安静到针落可闻。
“真是好大的圣恩啊!”
百官目光复杂,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过了这个年,满打满算才十三岁的李景隆,竟然能得朱元璋如此信任,连领兵出战这等大事都能被委任。
李文忠微微摇头,示意李景隆不要接受,后者却直接无视,“陛下,臣愿去!”
“兔崽子!”李文忠气到吹胡子瞪眼。
朱元璋扫了眼面色各异的百官,沉吟道:“你也曾征讨西番,组建锦衣卫又将胡惟庸案办的漂亮,给你这机会....也无可厚非。”
闻言,百官心头顿时咯噔一下,“这是准备要他正式入朝堂了?!”
百官不是傻子,提起往事是为了堵百官的口,证明李景隆有能力,允他带兵出去打仗。
接下来...
只要李景隆这仗不是打的太难看,必然成为正式入朝为官的敲门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朱元璋话锋一转,“你年轻且经验少,独自领军咱也不放心,你死了不怕,可别耽误了咱大明儿郎的性命。”
得,一整个无语。
大朝会这等严肃的事儿,老登也不忘挖苦他几句,真是心眼小到难以形容了。
“李文忠!”
“沐英!”
两人立刻站了出来。
“保儿就不用多说了, 沐英你是咱义子,九江也是你的亲子侄。”
朱元璋捋须笑道:“自家孩子想要闯闯,你们一个做爹的,一个做叔叔的,不如亲自走一趟,陪孩子去长长见识?”
嘶....
满朝文武又又又被李景隆的恩宠惊住了。
好大的面子!
区区一万余北元军,只是给李景隆练手的玩物?
更夸张的是,竟然能请动两位大明军中‘巨佬’为其护法。
哪怕老朱说的没错,一个是亲爹,一个是亲叔叔,为自家孩子出点力也算正常,可仍旧不免惊讶老朱对他的恩宠。
“这...”
李文忠和沐英相视一笑,后者倒是颇为洒脱,没有显出半点不乐意,李文忠却不免有些提心吊胆。
“区区一万来兵马,正适合给九江练手!”朱元璋扫了眼文武大臣们,开口直接改了称呼,“咱这做舅爷爷的,岂能不支持的孩子?”
得。
一句话,直接将公事转为私情,谁都没法反驳了。
“好了,此事就这样!”老朱半点机会不给,转口将话题引开,“继续议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