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要这种效果。”
沈青云拿起桌上的赵国华照片,指尖在照片上的黑痣处轻轻点了点,冷冷的说道:“他享受这种警方就在身边,却找不到我的刺激感。而且,南丰区是老城区,巷子多、监控少,很多老房子里还住着老人,警惕性低,方便他藏身。更重要的是,他下次作案的目标,很可能还在南丰区。”
“下次作案?”
张宏图的声音提高了些,一脸震惊的说道:“您觉得他还敢在南丰区作案?”
“敢。”
沈青云的语气很肯定,直接说道:“他的作案间隔越来越短,一四年到一六年是两年,一六年到一九年是三年,现在才隔了三年,而且这次他只抢了十七万,以他的贪婪,肯定还会再抢。南丰区有三家银行,离得都不远,他已经摸透了这里的地形,不会轻易离开。”
对于这种犯罪分子的心态,沈青云自问了解的很清楚,这是多年刑侦经验造就的本事。
直觉告诉他,赵国华不会轻易收手的。
哪怕现在全锦城的警察都在找他,他依旧还会趁着这个机会动手作案。
电话那头传来张宏图翻动纸张的声音,显然是在记录。
“我明白了,沈书记。”
张宏图的声音里重新有了底气,对沈青云严肃的说道:“我现在就调整警力,外松内紧,让兄弟们乔装排查,争取尽快找到他的藏身地。”
“另外,让技术队盯着南丰区的药店和诊所。”
沈青云补充道:“他作案时开了五枪,虽然没受伤,但可能会有磕碰,或者需要买消炎药、绷带之类的,这也是一个排查方向。”
挂了电话,沈青云看着桌上的卷宗,突然注意到一页不起眼的记录。
赵国华的母亲在三年前接受询问时说“他小时候总躲在柴房里,说柴房最安全,没人会找到他”。
他心里一动,拿起笔在纸上写了“老房子柴房、地下室、废弃储物间”几个字,这些都是赵国华小时候熟悉的地方,也是他现在可能选择的藏身地。
陈阳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看到沈青云写的字,疑惑地问:“沈书记,您觉得他会躲在这些地方?”
“很有可能。”
沈青云接过茶杯,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淡淡地说道:“罪犯在逃亡时,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这是一种心理安全感。赵国华小时候躲柴房,现在就可能躲在类似的地方,黑暗、狭窄、不容易被人注意,还能满足他观察外界的需求。”
他喝了一口茶,目光重新落回卷宗上:“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比他更了解他自己。他以为自己在跟警方玩游戏,却不知道,他的每一步,都已经写在了自己的过去里。”
………………
大年初五的清晨,南丰区的老巷子里飘着淡淡的煤烟味,几家早点铺已经开门,蒸笼里冒出的白气裹着包子的香味,在巷子里弥漫开来。
穿着橙色环卫服的“环卫工人”李龙刚,手里拿着扫帚,眼睛却时不时瞟向旁边一栋老旧的居民楼,这是沈青云划定的重点排查区域,三楼有一间废弃的储物间,据邻居说,最近总有人在晚上进出。
李龙刚是省厅刑侦总队的老刑警,昨天刚从山里撤回来,就换上环卫服蹲守在这里。
他的对讲机藏在环卫服的口袋里,手指一直放在按钮上,随时准备呼叫支援。
早上七点半,一个穿着黑色外套、戴着鸭舌帽的男人从居民楼里走出来,低着头,双手插在口袋里,走路有点外八字,正是赵国华的特征!
李龙刚的心跳瞬间加速,他慢慢跟上去,同时对着对讲机轻声说:“目标出现,在南丰巷三号居民楼附近,往东边走了。”
对讲机里传来张宏图的声音:“不要惊动他,跟紧了,支援马上到。”
赵国华似乎没察觉到身后的跟踪,走到一个早点铺前,买了两个肉包,一边吃一边往巷子深处走。
巷子越来越窄,墙皮脱落的老房子挤在一起,阳光只能从屋顶的缝隙里漏下几缕,落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点。
突然,赵国华停下脚步,猛地转过身,他看到了不远处另一个网格员的身影,眼神瞬间变得凶狠,手猛地往口袋里伸去!
“不许动!警察!”
李龙刚大喊一声,拔出手枪冲上去。
赵国华也掏出了一把五四式手枪,朝着李龙刚的方向开了一枪!“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巷子的宁静,早点铺的老板吓得连忙关上门,邻居们纷纷探出头来看,又赶紧缩回去。
李龙刚躲开子弹,趴在地上,对着对讲机大喊:“目标开枪了!在南丰巷深处,请求支援!”
巷子里的枪声此起彼伏,赵国华一边开枪一边往后退,试图躲进旁边一栋废弃的老房子。
就在这时,另外两个乔装的民警从巷子口冲进来,形成夹击之势。
“赵国华,放下武器!你已经被包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