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霓裳的奥迪驶过松花江公路大桥时,江面上的晨雾还没散尽。
沈青云望着窗外掠过的防洪纪念塔,塔身的浮雕在逆光里只剩深灰色的轮廓。
“前面就是道力区的核心商圈。”
叶霓裳打了把方向盘,车窗外的俄式建筑渐渐被摩天楼取代:“你看那栋蓝色玻璃楼,是去年刚落成的金融中心,招商招了三年才填满一半。”
说着话,她指尖点了点仪表盘,苦笑着说道:“滨州的经济看着光鲜,其实大半靠房地产撑着,制造业这几年掉得厉害。”
沈青云的指尖在车窗上划出雾痕:“装备制造业不是滨州的强项吗,我记得有不少大型企业,当年还是全国标杆。”
“早黄的差不多了。”
叶霓裳的语气带着惋惜:“前些年搞改制,被南方老板买下来拆成了楼盘。现在剩下的几家,也就是做做零部件加工,没什么核心技术。”
她拐进一条老巷,砖墙上的“冰棍儿”手绘广告已经褪色:“你看巷子里这些老房子,拆迁说了五年,开发商嫌利润低,一直搁着。”
沈青云的目光落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身上,他们裹着厚棉袄,手里的收音机正播放着评书。这场景让他想起华阳市的老街,只是滨州的冬天来得更早,砖缝里已经结了层薄冰。
“服务业怎么样?”
沈青云想了想问道:“旅游、商贸这些。”
毕竟叶霓裳这些年一直待在滨州,对这边的情况肯定更了解一点。
“中央大街一年能接待三千万游客,但大半是一日游,留不住消费。”
叶霓裳停在红灯前,后视镜里映出圣索菲亚教堂的金顶,苦笑着说道:“去年统计,滨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省会城市里排倒数第五,比西北的兰城还低。”
她忽然笑了笑,对沈青云解释道:“你刚回来可能没感觉,住久了就知道,这边的人过日子求稳,不爱折腾。”
沈青云没接话,心里却在盘算。
田富国说滨州需要产业升级,现在看来问题比预想的更复杂。
他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在“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业”下面各画了个问号,笔尖在“营商环境”四个字上停顿片刻。
任何地方的发展滞后,根子多半在人的思想和体制机制。
很显然。
滨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还非常的严重。
车驶过果戈里大街时,叶霓裳忽然指着路边的省委家属院:“我就在这儿下吧,下午得去给老爷子拿药。”
她解开安全带,把车钥匙递过来,金属链上挂着个吊坠:“这车你先用着,油卡我放储物格里了。密码是你生日后六位。”
沈青云接过钥匙时,指尖碰到她的手,冰凉的,像刚从外面回来。
“那行。”
看着叶霓裳,沈青云笑着说道:“改天我去看老爷子。”
“好。”
叶霓裳推开车门,羊绒大衣的下摆扫过积雪:“晚上要是有空,我请你吃铁锅炖。”
沈青云望着她走进家属院的背影,灰色大衣在红砖墙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这么多年,叶霓裳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
发动汽车,沈青云拿着电话发了个消息。
半小时之后,他把车停在了省公安厅对面的北方饭店停车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