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贾母还真的将史家,王家等人召集了过来。
大概的商议内容就是如果赵镇造反的话,那他们各家一定要给予最大的帮助。
这么说吧,赵镇这个潜力股简直就是百分百成功,只要赵镇愿意造反的话,就赵镇目前掌握的权力,他随时可以造反成功。
所以哪怕是一些很谨慎的人家,其实都想提前下注给赵镇了。
而赵镇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有些哭笑不得。
薛宝钗同样有些尴尬,因为她知道赵镇的真实身份,结果就连薛姨妈都在幻想,如果赵镇黄袍加身的话,会给薛家带来多大的好处。
这确实会让薛宝钗有些尴尬,毕竟如果这件事被乾元帝以及皇后知道的话,还不知道会怎么想薛家呢。
“放心吧,闹得这么大估计我的身份是无法隐瞒了。”
赵镇对着薛宝钗说道,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不过就算是赵镇都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
但仔细一想似乎也挺合理的,因为乾元帝一直都没有后代,就算是有后代,但这古人的年龄一般都不会很长。
四五十岁在古代都可以自称一声老夫了,太上皇那种七十多岁还活着的简直就是珍稀动物,尤其是皇帝这种职业,短命更是标配。
因此朝臣都担心将来皇权继承的问题,必然会愈演愈烈的催促乾元帝立下太子。
时间拖得越久,这带来的麻烦就越大。
因此借着这一机会,或许赵镇的身世公开将会是最好的选择。
薛宝钗一时之间有些紧张了,虽然赵镇的身份如果公开的话,那她这个妾室的地位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今后的日子就会大变样,毕竟皇室与寻常人家不同,薛宝钗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
赵镇要造反的消息传遍天下,而乾元帝以及赵镇这边都一直在调查,到底是谁在宣扬这件事。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金国,辽国,以及夏国都在其中有影子。
可想要在大周内部将消息传播到天下,那必然是内部人员才可以做到。
乾元帝以及赵镇最终锁定的人是忠义亲王。
忠义亲王乃是乾元帝的弟弟,属于是太上皇除了当初的太子之外,最喜欢的儿子。
只不过十几年前太子造反的时候,忠顺亲王只有十来岁出头的样子。
虽然历史上这样的少年皇帝不少,可当时的情况是大周刚刚经历一次内乱,以及草原南下。
如果当初登基称帝的乃是忠顺亲王,那一个年幼的少年皇帝,可压制不住满朝文武。
所以当时捡便宜的乃是乾元帝,亦或者是当时的太上皇还抱着自己掌控权力的想法。
选一个没有根基的皇子继承皇位更加符合太上皇的所需。
就这样机缘巧合之下,本应该获得皇位的忠义亲王就这么失去了皇位。
这十来年里,忠义亲王一直都很低调,对于乾元帝也是毕恭毕敬的,所以恩宠不断,算是朝中有名的贤王。
可乾元帝知道,任何人只差一步就可以触碰到皇位却失之交臂,估计都会不甘心吧?
忠义亲王必然也是如此,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也会想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皇位。
在朝中关于皇位传承问题,一般官员主张宗室里面挑选一个孩子培养成为新的储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