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的陈伟南,陈建军一度怀疑这是不是自己那个败家儿子,会不会被人给掉包了。
看到车上用背篓装着的十多斤大骨头,五百斤糠,这才意识到自己儿子没有变,还是一如既往的败家。
三块钱买十五斤大骨头,有这个闲钱还不如去买一百五十斤糠回家喂猪。
要肉没肉,要猪油没猪油,拿回家有啥用。
每年过年大队杀年猪分猪肉时,大骨头降价到一毛五一斤都没人要。
在乡里乡亲们的眼里,有那个闲钱买一斤没有肉的大骨头回家吃,还不如换一斤大米,最起码能吃饱肚子。
越想越憋屈,觉得老大买棒子骨的三块钱白花了。
陈伟南似乎看出老爹此刻的复杂心情。
顺嘴解释:“十五斤大棒骨也是好东西!”
“我以前去过一次国营饭店,里面的高汤都是大骨肉熬的。”
“我记得当初听饭店里的大厨吹牛,只要掌握好火候,把这些大棒骨敲碎了放锅里熬煮六七个小时。”
“等骨头汤变冷,表面就会凝出一层猪油。”
“十斤棒子骨最少能熬一斤猪油。”
“我们买了十五斤棒子骨最少能熬一斤半猪油出来。”
“剩下的骨头汤还能炖萝卜,炖洋芋……也非常好吃!”
“而且这些大棒骨上面还有大量碎肉,回家让老娘剔一下,大半斤碎肉肯定是有的!”
“要不是我给了人家一盒大前门,肯定会把棒骨上的碎肉全都剔除干净后再卖给我们!”
“别的咱就不多说了,光骨头上剔下来的大半斤碎肉都不止三毛钱!”
听到“猪油”两个字,老爹陈建军的眼睛就红了。
因为他们太缺油水了。
为了不饿肚子,大队里的土地几乎都种上粮食,只有极少一部分土地种上了可以榨油的菜籽。
大队每个社员每年也就能分一斤油,平均一个月还不到一两。
为了能多点儿油水,所以大家买猪肉才都想买肥肉。
用粮票买的两斤肥肉最少能炼一斤猪油,剩余猪肉还能炒好几个菜,保证家里修房子期间每顿都有两个肉菜。
猪大骨跟肥肉炼出来的两斤半猪油最少能让家人两个月不缺油水。
骨肉汤炖出来的萝卜,洋芋,今年秋收家里不仅不会缺油水,还不缺荤腥。
至于大棒骨到底能不能熬出猪油,陈建军一点儿也不怀疑。
从早晨出门到现在,儿子做了好多自己之前没经历过的事儿,说了好多自己闻所未闻的话。
听起来荒诞不羁,但最后都用事实证明这些话都是真的,没有一句妄言。
刚刚说出来的话看似有些不现实,但陈伟南没必要拿这种事儿来骗自己。
毕竟回家以后大家就能知道这件事儿的真假。
…………
陈家老宅,看着外面越来越暗的天色,娘跟媳妇儿脸上的焦虑表情正变得越来越浓。
老宅距离县城近二十公里,其中还有一段山路,或多或少都有些危险。
加上他们要去的是县城,人生地不熟。
生怕他们在外面发生意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