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过度依赖个人创作力的电影,自然会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对于其特定的观影人群十分友好。
并且因为是绝对核心制,能让电影的风格得到统一,作品不会出现割裂的问题。
但是副作用就是极其不利于系列电影的发展。
系列电影一般都是1-2年就要出一部,可是核心人员由于大量兼任多个岗位的原因,在多个流程中都要工作。
那么时间就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加上持续的疲劳,就很难保持稳定水平的创作力。
而系列电影难以持续下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系列的持续火爆,主演们的身价越来越高。
导致电影在演员片酬上的支出越来越高。
这时候电影公司就只能减少其他方面的开支,控制电影的整体成本;或是加大投入,增加电影盈利风险。
前者可能导致电影质量的下降,使观众不满;后者则是很容易营收不及预期,甚至赔钱,使投资者们不满。
所以很多系列电影拍完几部之后,就无疾而终了。
只有像《007》这类少数的系列电影,能规避这个魔咒。
其原因就是电影背后的编剧、制作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能让精彩的剧情和主角交相辉映。
而香江核心集中的制度,显然无法应对这样的情况。
所以蒋震廷想要改变香江现有的拍摄模式,至少在红星影业内部,要向更专业化的模式转变。
编剧一直创作,每年产出该系列的一个剧本,时间宽裕,能保证质量。
导演和演员也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而且在开拍时就有完整的剧本,也能保证作品的质量。
至于后期宣发,甚至可以在剧本阶段,就能进行规划。
“好,这件事,可以和香江的影视培训学校结合起来做,我到时候会和熊哥商量好。”
王京知道蒋震廷是一直推崇好莱坞的制片模式的。
也一直迫切的想要提升香江电影制作水平。
按他的说法就是“要把拍电影当作工业来对待。”
这话虽然在他这样的电影人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是自从他当了公司的高层之后也越来越认可这句话了。
生意,赚钱不难,难的是能稳定的赚钱。
拍电影不难,甚至在香江拍电影赚钱也不难,但是每一部电影都能赚钱,就太难了。
蒋震廷见王京理会了自己的意图,也安心的点了点头,又问道:
“对了,你说的《雨人》,主演里有汤姆·克鲁斯?”
“是啊。”王京微微一愣,这转折有些快。
“你去和他沟通一下,争取和他签10年5部以上的电影片约,就说我们计划新开一个系列的电影,准备选他做男主角。”
“什么类型?”
“也是间谍特工片,预计会在明年启动。”
“自己蹭自己?那岂不是要抢了《007》的市场?”王京有些迷茫。
“拍的差叫蹭,拍的好就是垄断。”蒋震廷自信的笑了笑,“第一部剧本,我亲自写。”
“你亲自写?”王京也明白蒋震廷是认真的,“那这个系列叫什么?”
“《碟中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