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急报,自贞观四年卫公攘平东突厥以来,吐谷浑便在暗中招收突厥残党,养精蓄锐。”
“时至今日,吐谷浑愈发势大,短短数月便屡犯我大唐边域,掳走百姓数十,粮食若干...”
吐谷浑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此脉与陇西李氏祖上母系独孤氏往来亲密,长期互通有无。
只可惜,单于涉归却病逝,嫡长子慕容廆继位。
但次子野心磅礴,与慕容吐谷浑离心背德,遂继位后率众西迁,止于佨罕,侵逼氐羌,逐渐成为当地强族,割据辽东,为后人建立燕国打下基础。
而留守故土的慕容部族,后改氏族名为吐谷浑,经六世八传成为强族,屡犯中原。
于隋末时收复故土: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郡,与当时隋朝、东突厥呈掎角之势。
而在东突厥大势已去的现在,吐谷浑已有取而代之,累成大唐边患的迹象。
听到段志玄说起边疆动荡,萧瑀心中一肃,收起对李斯文的打量,满腹忧虑的叹道:
“吐谷浑地处凉州以西,盘踞甘、肃、瓜州等地,地势崎岖且气候险恶,实在难以剿灭...”
说着,瞅了眼李二陛下脸色,难看却只有几分薄怒,想来是不愿大动兵戈。
于是婉言劝道:“若为除去边患,派将领率骑兵拔营一路西征,其中涉及人力、钱粮过多,难以计数。”
“唯恐吐谷浑依仗地势,拉长战事,日益持久的话靡费过多,不宜朝廷休养生息的策略。”
“而若为了减缓开销,西征骑兵数目又过少,难有战果,甚至稍有不慎便有兵败可能,实属难题!”
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便是中原的大敌。
先秦时打入镐京,致使西周灭国的犬戎;秦汉两朝结下血海深仇的匈奴;五胡乱华的鲜卑、柔然;再到如今的东突厥、吐谷浑...
纵使历朝历代不乏能人举兵讨伐,但安宁不过数十年,游牧民的散落部群便又会在大浪淘沙之下,养蛊出一位雄主,挥师南下。
而今东突厥刚消停了没两年,吐谷浑又成了气候,而大唐经久连战,根本没喘过气...
就在众人愁眉不展之际,李斯文却在闷头回忆,历史上对吐谷浑肯定是大胜,但到底是谁带的兵,又是如何大败得吐谷浑...
吐谷浑盘踞于凉州以西,处高原地带,地势崎岖不堪,所以骑兵难以发挥优势。
而现在正处上元,还没开春,那高原气候更为寒冷,对中原出身的将士们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考验。
再加上吐谷浑部族早已习惯当地气候,极有可能依靠地势,采取游击战术拖长唐军后勤补给线,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就在李斯文越想越觉得不对,隐隐认为这套游击战术自己学过的情况下。
段志玄咬牙切齿,愤愤而道:
“此次吐谷浑再犯我大唐边境,虽然势大但尽是些草包,而我大唐精锐无数,若能举兵反击,定能使敌寇大败而归。”
“只是...每次某率军得胜,准备乘胜追击,彻底剿灭吐谷浑大军时,更南的吐蕃便会蠢蠢欲动,掩护吐谷浑大军撤离...”
“而等某率军防备吐蕃时,吐谷浑又会趁着空虚大肆劫掠...实在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