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极品帝婿 >第428章 太子的问题

第428章 太子的问题(2 / 2)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蛊真人仙逆官道桃花缘我的极品老婆全职法师九皇子:开局推到女皇妃赘婿神皇杨洛苏轻眉诡秘之主温柔潮汐[先婚后爱]

而如今,紧闭的心门终于破开了一道口子,那些被压抑已久的情绪犹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势不可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诉苦程度的加深,李承乾越说越激动,也越来越委屈,眼眶止不住的泛红。

他期盼这一刻太久了,他想要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同情,更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支持自己。

只是...当李承乾满眼希冀的看向李斯文,希望从这位生死之交的脸上得到一句安慰。

哪怕是一句‘辛苦你了’,他也甘之如饴,之前的一切努力也就都值得了。

但令他绝望的是...当李斯文听完自己的心声,脸上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反而是一脸冷漠,甚至眼中流露出的竟是嘲讽。

李承乾不禁恼羞成怒,霍然起身怒斥道:“斯文你这是在看不起孤!为什么?你说话啊!”

呵斥间嗓音变得嘶哑,哽咽不止:“为什么连你也不理解孤,孤可是将你,当做孤最亲近的兄弟啊!!”

李斯文又不是铁石心肠,面对如此情景又怎么无动于衷,只是他心里深知,此刻若贸然表露出支持之意,才是害了他。

于是他仅仅只是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并未多作任何解释,只以一个手势示意太子先行落座。

听了太子憋在心里的这些心里话,他也总算是明白,为什么自幼便素有贤名,早慧且仁孝的皇太子李承乾,行事越来越荒唐,最后竟然胆大妄为到做出逼宫之举了。

根本缘由并不是他所说的那样,是遭受了来自朝臣、老师的压迫,兄弟的步步紧逼,也绝不是因为听信了奸人的谗言,一时头脑发热。

真正的症结所在,是他压根儿就没认清,自己所处的是何等地位!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这是千古不变的牛顿第三定律。

之所以太子会逐渐偏激,心态出现大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这太子之位得来实在过于轻松,导致他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足。

眼见得李承乾仍旧满脸悲愤之色,死死地凝视着自己,李斯文处于无奈,只得是拽着他的手腕,强硬的将他拉回座位上。

在他痛苦的注视下,悠悠而道:“高明,你可曾读过...《孟子》?”

李承乾面露愕然,不知李斯文为何突然将话题调转到这个方向。

但仅存的理智还是让他点了点头:“当然读过,某的启蒙老师陆德明、孔颖达两人,便是当世有名的儒学大师,亚圣所着《孟子》,又怎么可能没读过。”

李斯文点点头,又问道:“那高明可还记得,《孟子》中历代贤人的出身如何,经历如何?”

不等他问完,李承乾便下意识的背诵道:“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李承乾娓娓念道,脸上逐渐生出疑惑,这一段的意思是,历代贤人皆出身寒苦,磨练出超常的心性,所以才能常人所不能。

但他还是不理解,斯文让自己背诵几句中上层阶级几乎人尽皆知的名言警句,是为何。

于是坦然相问。

见太子还是没理解,李斯文心中长叹一声,你这脑子是不是读四书五经读傻了,难怪英名如李二陛下,会对你越来越失望。

都说李二陛下弑兄逼父的事迹,给以后的大唐开了个极为不好的坏头,就连他的十几个儿子也是学的像模像样,不是造反就是夺嫡,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唐中后的君王更是喜欢自相残杀,丝毫不顾及血亲的香火情,动不动就搞什么玄武门继承制,宫廷禁军继承制...

但其实,经过这些天里自己的所见所感,才知道原来整个大唐无论是上至公卿贵族,还是下到贩夫走卒,都没有太把玄武门之变当回事。

所谓对于道德的败坏,也远没有后世说的那么严重。

而且与之相反的,在李斯文这个后世人亲眼见证看来。

有关李二陛下玄武门之变的说法,甚至是称赞的人数大于诋毁的。

他的政变竟然都没有牵连到宫外的平头百姓,甚至连隐太子的相当一部分亲信,还好好的活跃在朝廷之上,为国家献上良策。

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止住了自南北朝以来,几百年间接连不断的肆意牵连,乱杀滥屠的风气。

从南朝宋建立开始,宋文帝刘义隆杀宋少帝刘义符,不久后又被自己的长子杀掉,再然后,上位的文帝太子又被自己的兄弟宋孝武帝给干掉...

短短三十年,皇位经历了四次更替。

而同样是宫廷政变,南朝宋皇权更替间波及到的无辜群众,只能用数以万计来统计。

而相比之下,李二陛下的政变,只能用‘仁慈’二字来形容。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大奸臣当道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