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他还发现之前的赵构竟然是城中粪霸,把城里收粪的生意垄断了,正好被他拿来用去沤肥,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他也要当粪霸!
天幕催生了又一枚粪霸出来,现在的大家都知道沤肥的重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沤粪——草料,或者草料——塘泥的复合肥,还加点豆饼进去。
反正就是各种试验。
还有一些人会专门寻找那些所谓的雄性不育稻,想要试一试后世当中的杂交水稻。
华夏几千年来,永远不缺聪明人。
但凡有利的,就会有一群人蜂拥而上。
还有哪些所谓的棉花,现在也越来越多人来南方找寻流入的棉花,想要做出棉布来。
利用蚕丝固然也可以,但是蚕丝少,如果是放在他们新研制的纺织机上,远远不够用。
而棉花,天幕之上就已经说过了其优越性,他们当然也是继续选择这样的东西。
而明朝,朱元璋对待商人的态度有些奇怪的平缓,但也没有阻止一些商人弄出越来越多的作坊来。
全国到处的棉布作坊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而到了朱棣甚至是后期的皇帝,也选了一处地方做类似于试验田之类的地方。
尝试着推行棉纺织工厂,看看最后收效如何。
若是可行,他们也会逐步推广。
……
“有这么一个人,她出生在松江,十二三岁的时候成为童养媳,屡被虐待,最后她逃到了崖州,在那里生活了四十年,向那里的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
提到棉纺织,天幕之下不知道到多少人抬起了头。
天幕之上也出现一些女子的剪影,还有她操控着织机的样子。
“元朝的时候她返回松江,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工具,传授纺织技术,推动当地棉纺织业的发展。”
“她就是黄道婆!”
“她不仅仅推广了轧棉的工具,提高轧棉效率,还把手摇单锭纺车改造成为三锭脚踏纺车,提高了纺纱效率。”
虽然说现在他们已经看到了工业革命之后的多锭纺纱机,但对于黄道婆做的事情,他们依旧觉得难得可贵。
“她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让织物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织出来的‘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她毫无保留的向家乡人民传授纺织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
“因此她死之后被尊为‘先棉神’,也被称作是‘棉神’‘织圣’‘纺织之母’‘布业的始祖’等等,将她视为棉纺织业的保护神。”
朱元璋马上下令封其为先棉神,可建庙享祭。
“老张!我最近想要弄个棉纺织作坊,必须要一尊棉神像!像是后世里那些饭馆摆放的关公像这么大小!”一个人就对自己的好友马上说道。
被称作是老张的人说,“那你可要快点了,现在木匠那里都是活,一时又要造农具,一时又要雕塑像的,你现在还要造神像?”
“那肯定是要拜拜的!不拜不心安嘛!全赖黄祖师赏口饭吃吃!”
天幕下想要在纺织之上有所作为的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拜拜先棉神,一时之间黄道婆的信者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