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和改革是两个相似但完全不同的概念。
革命正如同字面意义,是重大的、突破性的,很有可能会流血,会颠覆,社会也会变革。
改革则是逐步推进,略显温和的依靠统治阶层的力量,制定政策在现有的框架进行变革。
听到革命,天幕下的皇帝就是心头一跳。
乾隆最怕听到这个词了,因为他的笔友路易十六就是法国大革命被那些人砍掉了脑袋,他能不怕革命这个词吗?
朱元璋和崇祯也是眉头一挑,想到了天幕上说的明亡于农民起义,农民起义也是革命啊!
而老朱自己就是搞起义的,能不知道革命这个词的恐怖之处吗?
刘备和曹操便是想到了黄巾起义,到了后面已经是很多百姓都被裹挟在里面了,去到哪里都像是蝗虫一样,完全变得不可控。
难道这个工业革命也是要把皇帝的头给砍掉才能把工业发展起来?
嬴政有些沉默,但很快就想到了后世还有所谓的女王,和工业扯上关系,估计也是百工、工匠、科技一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
“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喜欢从社会学背景,必备因素、发展、高潮、结尾来研究,工业革命同样也是。”
“每一次技术的迭代,都有其背景,可能是经济因素,也可能是政治因素,或者是战争等等。”
“到了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好几次工业迭代,所有的一切都要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起。”
好几次?
原来工业革命也有好几次,后世人也是一步一步的转变成为后世那个样子。
但其实后世的华夏要追上科技沟壑并不像是他们所想的那样。
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完完全全的错过了。
“十四世纪末,英国废除了农奴制度,绝大多数农民成为了自耕农,拥有了人身自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变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农产品。”
“而当时的英国商业发展得很快,带动了市场的形成和扩大,促进商品流通和资源配置。”
看到这里,一向不怎么喜欢商人的朱元璋好像也有点品味过来了。
“难怪天幕之上总是说什么明朝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的萌芽……”朱元璋微微皱眉。
“估计是有利可图,有利就会有商人,就会有所谓的资源聚集,这是不是就是资本的来源?”朱标对于这个词语也微微解析了一下。
周围的胡惟庸、李善长、刘基、蓝玉等人都在。
上一回看了明朝的那些事时候,除了刘基之外这几个人都是战战兢兢、噤若寒蝉,尤其是那几个被提到的人被他利索的抄家砍头之后。
老朱暂时没有动他们。
就算是跋扈的蓝玉,后来嚣张如胡惟庸,不都是他手里一把好用的刀?
现在就更好了,再磨一磨,才能够更好的被标儿握在手里。
“哼,不管怎么样,这些商人为了钱就是会不择手段的去做什么事情,就算是咱说要剥皮萱草,也没见得他们放下贪的手!”朱元璋觉得自己可算是看透了这些所谓的商人。
还有一些在大灾之年屯居积奇的……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