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第213章 视察军器局(上)

第213章 视察军器局(上)(2 / 2)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蛊真人我的极品老婆轮回乐园赘婿神皇九皇子:开局推到女皇妃神秘复苏诡秘之主杨洛苏轻眉仙逆牧神记

虽说他们这些人"位卑权轻",但对于京师近些时日剑拔弩张的局势也是有所耳闻,却不曾想天子突然驾临军器局。

"臣等叩见陛下.."

尽管心中错愕不已,但毕懋康等人的动作却是丝毫不慢,还不待朱由校有所反应,便是跪倒在地,齐声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见状,朱由校赶忙摆手将其唤起,眼神愈发柔和。

放眼大明朝野,无论是"气势高涨"的东林党,亦或者"节节败退"的方党,都是深谙圣人之道,奉四书五经为经典,且常年于京师为官,并无太多于地方为官的经验,导致无论是财政,亦或者军事都不慎擅长。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对大明忠心耿耿,但却颇有些"纸上谈兵"的帝师孙承宗。

反观眼前颇有些手足无措的毕懋康及徐光启,因为常年于地方任职,且长于实务,方才是当下大明最为需要的"干臣"。

"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还望诸位爱卿尽心竭力.."漫步在溪水潺潺的峡谷中,被众人簇拥在中间的朱由校突然缓缓停住脚步,一脸意味深长的朝着眼前的毕懋康及徐光启叮嘱道。

闻声,这两位干臣先是一愣,旋即憔悴的脸庞上便涌现了一抹不可思议之色,原本平稳的呼吸也是随之急促起来。

在"辽东大捷"之后,由他们二人负责采买的"红夷大炮"终是被姗姗来迟,被运抵至京师,其中还有几门由锦衣卫亲自押送,发往辽东。

为此,坊间已是隐隐有些传闻,声称天子或许因为"采买"之功对他们二人论功行赏。

此时听闻天子这不加掩饰的"暗示",饶是二人平日里为人沉稳,一心沉醉"实务",对于官职并未那般热衷,心中也难掩激动。

"朕听闻,徐卿家的学生也到了京师?"望着峡谷深处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厢房以及略有些紧张但却精神奕奕的工匠们,大明天子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面色轻松的朝着徐光启询问道。

"回陛下,确有此事,"闻言,徐光启便是躬身应是,旋即朝着不远处的人群摆了摆手,召来了一位瞧上去四十上下的中年工匠。

这军器局虽是由京营士卒负责戍卫,但平日里也有内官及锦衣卫至此巡察,故而对于天子知晓自己门生抵京的消息,徐光启并不感到意外。

"学生孙元化,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因为知晓君臣有别,这名一副工匠打扮的中年人并未像徐光启等人行至朱由校身前,而是刻意保持了一段距离,一脸激动的朝着面前的天子叩首行礼。

他虽然早在万历四十年便于家乡中举,但此后屡试不中,遂渐渐熄灭了科考之心,转而将全部精力用于自幼便深感兴趣的火器之道,并拜徐光启为师,学习火器和数学。

前些时日,他于家乡收到徐光启的书信,邀他进京"整饬"军器局,遂毫不犹豫的打点细软,带着近些年整理的书籍,孑身一人赶赴京师。

可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前后不过一个月的功夫,作为大明之主的天子便是亲自驾临军器局,甚至还知晓了他的存在?

要知晓,即便是他昔日官至刑部给事中的祖父,只怕都不曾如此近距离的与天子奏对。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烽烟四起:逐鹿天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