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来北平,五成不来。”
朱棣:“……”
有时候,这老和尚的跳脱真让他后悔,后悔自己怎么就把他给请回府里了,真不知道听他的话是对是错。但是这么多年,自己貌似也没被他坑过。
“老和尚,说正经的,你说为什么我父皇偏偏要当着我和二哥的面说自己要下去巡查?而且还不准别的皇子知道。”
姚广孝收敛起笑意,认真分析道。
“一种可能是皇上想给你们两个提个醒,另一种可能,就是皇上这次是带有目的而来,也许他早就知道了某个皇子的罪行,但是为了一视同仁,所以全国巡查。”
朱棣点了点头。
“那你说,我是不是也应该装作不知道,我父皇什么时候到,我便什么时候迎接。毕竟我这目前除了你,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姚广孝:“贫僧为何就成了见不得人的东西了……”
朱棣一挥手。
“不要在意那些细节,咱们俩说的那些确实不能让外人听见。你就告诉我,我是不是应该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也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迎接我父皇。”
姚广孝这时候却是摇了摇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可!既然燕王已经知道了,那就自然不能当成不知。哪怕皇上没来,也要做好迎接的准备。然后哪怕皇上真的到了,也可以借故说等候迎接皇上已久,毕竟您一早就知道皇上要来巡视,自然不能表现得和不知道一样。皇上本就是心细入微之人,更在乎其中细节。”
朱棣非常信服地点了点头。
“老和尚,每次只有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没白请你。既然这样,那我就听你的,就派人日夜在城门口候着就是。”
“难道不是燕王殿下亲自去城门口候着?这皇上如果真来了,到时候可来不及啊……”
朱棣权衡利弊之后咬了咬牙。
“行,就听你的,那我就亲自去城门口候着,只要能让我父皇开心,挑不出毛病,吃几天苦头又算得了什么。”
姚广孝笑了笑。
“燕王殿下果然是能成大事之人!”
朱棣:“……”
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棣也算运气好。因为朱元璋的下一站确实是北平。所以朱棣只需要在城门口等个四五天。朱元璋来到北平城前,也不禁感慨起来。
“果然是不愧元大都啊!这城池的规模,城墙的厚度,都跟咱应天不相上下。真不知道,当年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徐达和常遇春打下来北平得多花多少功夫!咱还听说北平城里更是繁华。一会儿咱们可得好好见识见识。”
蒋瓛上前问道。
“那皇上,我们接下来?”
“还是老样子,分散开来,四处查探情报,跟当地的锦衣卫联系联系。要知道一个地方怎么样,这官员藩王怎么样,就不能光听他们的一面之词,也不能看表面功夫,得深入探查才能知道真相!”
得到朱元璋的命令之后,身边的锦衣卫立刻化整为零,只留下十余人保护朱元璋的安全。
朱元璋的马车随着人群,不紧不慢的进了城,因为朱元璋在马车里,而身边众人又派出去了,很不起眼。所以城门口巡视的朱棣却并没有看到。就这样的错过了迎接朱元璋的最好机会。
进了城之后,朱元璋便掀开帘子,伸出脑袋开始观望。北平城里的热闹程度,确实不亚于应天,而且民风民俗也大不相同。经过元朝多年的统治,也已经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许多蒙古人厌倦了马背上的生活,也不愿再回到草原中去,便留在了北平,过起了和汉人一样的生活。只是通过服饰和样貌,还能辨认出他们的身份。对于这些人,朱元璋倒是没有什么针对。毕竟蒙古老百姓也是老百姓。蒙古人的心也是民心。他们只要留在这,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大明的子民。
朱元璋是恨元朝,但他恨的是元朝的腐朽,官员的腐败,不是单纯的痛恨所有蒙古人。要不然他就不会给自己家的老二再娶一个蒙古媳妇了。朱棣在这一点上做的也比较好,明文规定,但凡定居的蒙古人,只要奉公守法,缴纳税款,便与汉人无异。所以许多蒙古人也摆起了摊子,贩卖一些蒙古特色的肉干,皮毛,还有奶制品。
朱元璋的目光也很快就被蒙古人卖的东西吸引过去了,蒙古小贩招呼着他。
“朋友,马奶酒要不要尝一尝!”
朱元璋也觉得好笑,原来有一天洪武皇帝也可以成为蒙古人的朋友,那他只希望这些蒙古人不要恨他灭了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