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不信,咱马上把常遇春和汤和叫回来,说清缘由,看他们俩能怎么办!”
“哎,别别别别别啊!您可是我亲爹,亲爹啊!您怎么能出卖自己家的儿子。咱说,您不是应该护着我嘛,您要是让他俩知道我这个情况,就我那岳父,那七尺高的黑太岁,那不扒了我的皮才怪!您就忍心看您儿子挨揍啊!”
朱元璋也笑了,也没有再提这茬,反而是转问朱标朝政的事。
“你这段时间代理朝政,说实话,有没有什么感受?”
朱标这次很认真地点了点头,面容严肃地说道。
“确实有!而且还是感受颇多啊!”
“说来听听。”
朱标用手托着下巴,思考了一阵子。
“首先,朝廷现在大体框架已经确定了,各项制度也在逐渐完善。无论是军事,民生,和吏治,都比从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元朝时候就不说了,毕竟那时候已经是民不聊生,就和咱大明刚建国的那几年相比吧,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兵多粮足,国库充裕,百姓富裕,吏治还算清明,民心高涨。”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说得不错,这里面可有你不少功劳。你一开始提出的许多建议和制度,咱刚听的时候确实觉得离谱,但是真实行起来才发现,这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现在咱大明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富强,咱也很欣慰。然后呢,再说说其他方面的。”
朱标又思索了一阵,然后开口回答道。
“官员集团现在还有问题。比较明显的就是,贪腐行为还有存在,而且绝不是个例。民间的很多声音哪怕是有了鸣冤鼓和上访信,也很难传达上来。然后就是朝廷中的机构还有些臃肿,最重要的还是,官员的年龄老化严重。这点在武将上尤为严重。就这么说吧,咱大明几大开国功臣一退休养老,大明战斗力就锐减一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咱从建国之处就开始打击贪腐,也算取得了一些成效。人人都说咱朱元璋杀人如麻,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咱杀的最多的,全都是那些贪官脏官。你也去过民间,对这件事应该也有所了解。”
朱标的记忆回到了当时去商州赈灾的时候,当时一个小小的马西风和几大粮商想勾结,便造成了数完难民无家可归,无饭可吃的局面。
“这就是朝廷中烂一个,民间就烂一片!打击贪腐确实很重要,所以我才劝您设立下监察制度和提高官员俸禄。毕竟按照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堵不如疏,对待官员太过苛刻反而会导致他们将手伸向百姓,所以还是把他们先喂饱了,再敢贪污可就是该死了!”
朱元璋也十分赞同。
“咱也觉得,这一招确实是高明得很,咱一开始只觉得,官员能廉洁奉公便是好官,但是咱忽略了,官员也要过日子,太苛刻可能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不得不说,用了你的法子,这大明贪腐的官员,确实少了很多,剩下的一些,也都是冥顽不灵利欲熏心的蠢猪,杀便杀了!但是你说这个机构臃肿是什么情况?”
朱标掏出了一个折子,递给朱元璋。
“您看看,这明明就是一件小事,往一处地方调拨钱粮,却要送到无数个地方,经过多少人的批复。等钱粮送去了也来不及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但是又陷入忧虑之中。
“你说的确实也有道理,但是,咱担心给他们这么大权力,会不会引起动乱,毕竟,官员手中的权力如果大了,咱也不好掌控啊!”
朱标笑着举起手指。
“这点我可以跟您保证,绝对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