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目的地自然是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这座流传后世的陵寝,此时已经初具规模。在今天,也即将迎来第一位安眠者。
送葬队伍出了宫,率先看到的就是身着白衣的文武百官跪在宫外,整整齐齐。当送葬队伍来到的时候,文武百官们齐声高喊。
“皇后娘娘一路走好!”
这些人里,有百战余生的淮西将领。连徐达常遇春汤和几人也都到场,在百官的最前列。在今天,他们送的不是一位皇后,而是关照了他们几十年的嫂子,一位让人心生敬佩的女中英才。
另一侧,则是各种文官,整个太医院都来了。已经记不到多少次,马皇后为他们说情。甚至在生命的最后,这位皇后娘娘,宁愿自己不吃药,也不肯牵连他们。甚至还在朱元璋面前,保护了他们最后一次。洪太医苍老的脸上涕泗横流,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恨自己的医术不精,无法救回马皇后,他甚至在想,如果可以,真想用自己的一条老命,换马皇后的生还。
文官的最后,是太学的生员。所有人都没想到,连他们这些尚未做官的生员也来到了现场。
别人不懂,朱元璋却懂。因为有一日马皇后与他研究,说太学的生员们是国家所供养,但是他们的妻儿老小又该怎么办呢?便专门设立了为太学生员家中准备的钱粮。凭此一件事,便奠定了马皇后在所有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走过了文武百官之后,便看到了女官和宫人跪地叩首的场面。马皇后统领后宫期间,对待宫人颇为仁慈,以德服人。对待女官们更是尽心尽力的培养。让她们参与宫中事务的管理,并带她们读书学习。许多女官,如果没有朱标的提议,马皇后的培养,断不会有今日的成就。所以她们也是自发地为马皇后送行。
送葬队伍来到了应天城中,朱元璋打开龙辇的帘子,竟发现应天城的百姓们,自发地身着白衣,跪在路边,为马皇后送行。朱元璋一时间也不清楚怎么回事了,便问向蒋瓛。
“这老百姓给皇后娘娘送行,是,你们安排的么?”
蒋瓛摇了摇头。
“这是民间的百姓自发的,他们听说皇后娘娘今日出殡,便集体来送行。”
“咱妹子,也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事么?咱怎么不知道?”
“皇后娘娘在位期间,勤俭节约,经常用宫中剩下的开支救助贫苦的百姓。有一些人家的女孩不要,也是皇后娘娘派人抚养,最后长大成人。”
朱元璋看向天空。
“妹子啊,你可真是……为咱赢下了一片人心呐!”
一个人,如果能让所有人发自内心地敬佩,那只能说明,这个人在任何地方,都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哪怕身居高位,依然不忘人民。
当送葬队伍来到陵寝,官员们宣读了马皇后最后的遗旨。
“皇后有令,不得以任何活人殉葬!”
所有人跪倒在地,齐声高喊。
“皇后娘娘,一路走好!”
朱元璋也是眼含热泪。
“咱大明,最好的一个皇后,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