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哪知道,李四麟基本上是装的。
“四麟,来了。”
李四麟也没有板着脸,既然他答应来总局也知道这件事很重要,既然一定要做,为啥还要给人使脸色呢。
他相信调查要是有办法的话绝对不会让自己来的。
“侯局,好久没见啊。”
侯局略显尴尬,
“我知道你受伤了,也想过去看看你,但真的抽不开身。”
杨大一摆手,“都别废话了,侯局说事吧。”
“好!”
60年苏国撤走,其中九成九的资料被他们自己给销毁了,当时那航天飞机发动机的一些技术资料甚至都被对方用盐酸给销毁。
当时华国研发的59坦的装甲钢技术来自苏国的代号603钢技术,华国的59坦实际上是苏国54A的仿制品。
而现在我国的59坦整体技术水平也就是苏国54A的七成左右,而现在苏国最新的62已经投入使用。
“我国在苏国的情报人员发回来的消息,如果现在以59坦正面对抗54A都不是对手,更别说62了。”
“我们找科技人员评估过后,得出一个让人十分不甘心的数据,62可以在千米之外轻松的击穿我们59坦的正面装甲,而我们的59坦需要靠近对方五百米左右才能造成威胁。”
这个数据李四麟并不知道,他在听侯局说完之后也是心凉了半截。
如果说坦克手技术不行,那咱就练,可现在的数据简直就是让坦克手去送死。
对方能轻易的击穿你,那只要是控制距离不就得了。
侯局继续说道,
“原因主要是装甲钢的技术代差,我们知道后一直想办法弥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些时候真得感谢一些海外的华人,尤其是大马那边的,具体怎么做的侯局没说,也不可能说,他只是告诉了李四麟一个结果。
“我们拿到了山特的高纯度轴承钢的技术图纸,目前已经到了马交(澳门)!”
“如果能回到国内,装甲钢预计在六七年能达到54A的水平。”
山特是瑞典顶尖特种钢材的制造商,技术实力放眼全世界也能排进前五。
说些让华国人扫兴的话,科技发展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后世有人估算过,哪怕是苏国没有撤离,以我国现有的基础,还需要全面投产,资金储备需要超过两亿美刀,还最少需要五百名专家进行培训。
即便如此想要达到54A装甲钢的同一水平,最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听起来让人沮丧,但现在就是这么一个水平,哪怕是来十个天才,也最多是缩短一点时间而已。
单单的一个装甲钢就暴露出我国在这个时期的科研技术薄弱到一定的程度了。
核心冶炼技术需要提升,这里就有包括纯净钢冶炼技术、控温技术、轧制技术。
这还只是一方面。
材料、热处理、焊接,制造工业现在都不行。
李四麟来自后世,那时候国家已经很强大了,对于这些事只是知道很不容易。
但来到这个时间他才知道,到底有多不容易,这真的只能用奇迹二字来形容了。
要知道中间还断了十几年,也就是我们用了六七十年的时间,抹平了一二百年的技术差距。
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