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马蹄踏处,即为大唐!
地面传来闷雷般的震动。
无数吐蕃重甲骑兵的身影自丘陵后涌现,镶铁马蹄踏得沙土迸裂,挑开唐军寨栅,潮水一般杀了进来。
冲在最前的吐蕃将领突然连人带马陷入深坑,那正是唐军三日来佯装埋锅造饭时暗中挖掘的陷马坑。
“连弩车!”
随着李光弼令旗挥舞,二十架藏在粮车中的连弩车同时咆哮。
婴儿手臂般粗细的弩箭裹着浸透火油的麻布,将吐蕃前锋骑阵撕开数道燃烧的缺口。
埋伏在鹿砦后的陌刀手如墙而进,雪亮刀光劈开吐蕃人的牦牛皮甲时,飞溅的血珠在夕阳下凝成道道赤虹。
“杀啊!”
“杀蕃狗!”
“休要放走一人!”
埋伏了许久的唐军从四面八方涌现,使用各种强弓硬弩朝着有恃无恐的吐蕃骑兵爆射。
一瞬间,箭矢密集如飞蝗。
数不清的吐蕃人纷纷中箭倒地,好似狂风掠过熟透的麦田。
乞力徐在五里外的山岗上看得目眦欲裂。
本该溃散的唐军,竟变戏法般从莫名其妙的地方涌出无数重甲步兵。
更可怕的是那些伪装成酒坛的猛火油罐。
当骑着牦牛的吐蕃特种兵冲入辕门时,唐军弓弩手精准地射碎陶罐,冲天烈焰瞬间将一头头牦牛化作奔走的火柱。
“中李光弼诡计了!”
乞力徐颓然跌坐在地,“传我命令,收兵,收兵啊!”
吐蕃大营中响起凄厉的号角,这是撤退的信号。
遭受重创的吐蕃军慌不择路,纷纷抱头鼠窜,漫山遍野都是吐蕃人逃命的身影。
“杀啊!”
“休要走了乞力徐!”
八万多唐军士气高昂,在李光弼与田神玉的率领下兵分三路,漫山遍野的追杀吐蕃人。
乞力徐止不住败军,只能率部向着西方仓惶逃窜。
高原的千沟万壑中,到处都是吐蕃人的尸体。
唐军一口气向西穷追了五六十里,要不是地势越来越高,呼吸困难,剩下的吐蕃残兵只怕将会全军覆没。
乞力徐率部没命的向西逃窜,一直逃到巴塘方才止住溃败之势。
经过清点人数,吐蕃军只剩下三万出头的兵力。
也就是说乞力徐的妙计导致吐蕃人仅此一战就损失了两万人,比他们之前一个月的损失还要大。
“马上赶往逻些城,请赞普派两万人赶到波窝设伏接应我军。若我军不能在马尔康拒敌,那就只能退守波窝了。”
遭遇大败的乞力徐再也没了之前的豪情壮志,一边派遣使者返回逻些城向尺带丹朱求援,一边率部昼夜疾行,向着马尔康撤退。
那里地势险峻,峰峦叠嶂,可以居高临下的打伏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乞力徐相信尽管自己麾下的将士只剩下三万人,依旧能够凭借地形挡住附骨之疽一般的唐军。
在高原上,如果吐蕃人使出全力奔走,唐军是绝对追不上的。
这支吐蕃军队之所以被唐军紧紧咬住,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乞力徐不肯认输,不肯放弃粮草辎重,甚至是走走停停,故意等着唐军追上来。
看到唐军竟敢深入高原,乞力徐就好像看到公鸡进了黄鼠狼窝,断然没有不咬一口的道理。
只是乞力徐没想到,这只公鸡原来是只铁公鸡,这一口咬下去非但没有吃到肉,反而把自己的牙齿崩下来了好几颗。
虽然时值六月,但高原上的夜晚却寒风侵肤。
李光弼在帐篷里看着舆图,与田神玉以及十余名麾下武将共商下一步的行动。
“此地已经过了嘎达岭一百多里,距离马尔康五百里,距离逻些城两千五百里。”
李光弼的手指在地图上游走,落在了四川盆地之中,“距离成都则有一千五百里,这意味着我军已经深入吐蕃境内八百里。”
“干他娘的!”
田神玉将嘴里的牦牛骨头狠狠的吐出来,“差两千五百里就到逻些城了,不踏进布达拉宫,将来我死不瞑目!”
其他将领纷纷高呼:“我等誓死以大都督马首是瞻!”
李光弼蹙眉问道:“这一仗杀敌多少?缴获了多少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