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奥尼尔成功入主迈阿密。
就这样,热火队的“一大四小”体系将变得非常完整,进攻战术十分轻松:
一旦奥尼尔在低位要位,那么胡思睿就喂球给他,然后拉开空间站住位置,外线的射手群随时准备开炮。
如果对方选择不包夹,那么奥尼尔就能把对面的中锋生吞活剥,一点骨头渣子都不剩。
如果包夹?那么底角的库科奇(王治郅)和卡隆·巴特勒(科沃尔)随时能够准备接球投篮,或者把球传导到弧顶与侧翼的胡思睿和琼斯手上,重新梳理进攻。
当奥尼尔在内线要到位时,他最容易输送出球的位置,即是可以随时观察到的底角。
而侧翼和弧顶的位置,以出球位的视野来说显然非常不便。即便是优秀的出球手和组织者,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给这两个位置的投手准确的输送炮弹,更别提奥尼尔了。
而且即便该回合的终结由底角之外的点位完成,很多时候也是来自于底角的再传导——奥尼尔禁区吸引底角协防,而后分给底角,对手补防底角,底角的二次转移……
从扩大奥尼尔杀伤性的效果角度来讲:他格外需要能够投射的大个子来拉到底角位置,将对手的大内线之一从篮下带走,从而清空奥尼尔的作战区域,给他创造出一个能够舒服一打一的环境。
巧的是,这样的球员热火不光有,还有整整两个。
这套体系很像后世的“一星四射”,但是却比“一星四射”更加合理与靠谱,每个球星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相比较“魔兽”霍华德版本的“一星四射”,热火队的外线防守更好,无需将对手放进内线去挑战霍华德;而相比较詹姆斯版本的“一星四射”,他们的球权分配更合理,而非那种“切蛋糕式”打法,分球如同切蛋糕,想给谁分球全看持球大核詹姆斯的心情。
-----------------
第一节比赛中,热火队就在不断实验新的阵容体系,胡思睿不断地给低位要位成功的奥尼尔调球。
第一攻就吃了亏的公牛队依旧选择包夹奥尼尔,奥尼尔选择分球右侧底角的库科奇,这位“最佳第六人”稳妥的选择了一记中投。
“唰!”篮球应声入网。
接下来的几个回合中,热火队的进攻已见雏形,库科奇和卡隆·巴特勒的底角投篮让公牛队不敢再次肆无忌惮的包夹奥尼尔。
毕竟钱德勒单防奥尼尔还有机会防住,而一旦放空库科奇和巴特勒,他俩是真能投进啊!
于是可怜的泰森·钱德勒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8分钟,这8分钟里,他体验了什么叫做“被鲨鱼虐待致死的一百种方法”,让奥尼尔在他的头上单节得到了12分。
莱利在第一节比赛还剩不到四分钟的时候,来了个五上五下的轮换,此时双方球队的比分来到了23-11。
热火队有着两位数的领先优势,这让他可以放心大胆的练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