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前锋如果有1米85以上的身高,那就算是“大个子”了,但准确的外线投篮、快速灵活的战术配合,往往可以致强敌于死地。
当前苏联、波兰以及匈牙利等男篮来访时,与黑龙江队、北京队、解放军队等都打得难解难分,中国队员个个都是“满场飞、张手有”,那个时候的风格可以叫做“小、快、灵、准”。
再到后来,姚明等“三大中锋”出现之前的中国队,前锋身高接近2米,如孙军的1米97,胡卫东、郑武的1米98等。
虽然身材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去掉了“小”的缺点,但是国家队仍然保持了“快、准、灵”的优良传统。
这使得国家队在国际大赛上有所突破,获得过世界男篮锦标赛的前八、奥运会第八名的好成绩。
更别提参加亚洲比赛后的一览众山小,称霸篮坛一二十年,一度以只有2米02的王立彬提纲主打中锋,仍可雄居榜首。这段时期再次证明“快、准、灵”适合中国篮球,而这种篮球风格也逐渐定为了中国队的基调。
到了本世纪初,国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使中国青少年身体条件可与欧美比拼,越来越多的好苗子出现在篮坛之上。
此时“三大中锋”出现,让国人眼睛一亮:中国“简单篮球”的时代到来了,可以在篮下一锤定音了!
可这一认识的偏差,直接导致选材、训练上的矫枉过正,近几代球员大多成为“技术粗糙型”的跳跳男、糙哥,总想以蛮力取胜。
一年多前的世界男篮锦标赛惨败就是这个原因,只不过胡思睿的受伤催化了这一结果,让当时的中国队打的更加混乱。
如今的中国队还没到如同欧美球队打“简单篮球”的时候,想要取胜,我们依旧需要“快、灵、准”的风格支撑,而以己之短,迎敌之长,绝无胜算。
所以这一届奥运会选人就是考虑到了这层,大多数选的都是优秀的投手和足尺寸的前锋,当天赋无法碾压对手,那么方式就成了制胜的法宝。
但是眼下,当中国队失去了“快、准”两大法宝,“灵”也岌岌可危后,赛场上的竞争力还剩多少呢?
答案是几乎没有。
……
中国队在第三节比赛的溃败是肉眼可见的。
他们如今的问题已经不止是投不进了,就连防守端也是防不住。
西班牙队的速度很快,不仅攻转守快,而且退守转攻的速度也很快,防守反击打的如同小旋风一般,挡都挡不住。
这可不是一个胡思睿就能解决的问题,他只是一个单防能力出色的后卫,而不是像“狼王”加内特一般,能够一防二甚至一防三的超级防守大闸。
面对西班牙队宛如风暴一般的防守反击,他能做的仅仅是看着自家的篮筐被肆虐,然后进攻时跑出空位来用精准的投篮帮助中国队吊住仅剩的一口气。
(昨天请假忘记说了……晚上刚下高铁累屁了)
(欠着哈……现在欠你们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