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坐在虎皮大椅之上,眉头紧皱,目光如炬地看着下方站立着的众人,缓缓开口问道:“诸位,眼下局势紧迫,大家都来说说吧,咱们究竟该如何应对那来势汹汹的王守仁?”他的声音在宽敞的营帐内回荡,带着一丝急切与焦虑。
站在一旁的杨弘和袁胤两人对视一眼后,皆低下头去,沉默不语。
这二人平日里靠着阿谀奉承还能讨得主公欢心,但真要论起出谋划策、排兵布阵之事,他们却是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一直未曾发言的袁涣向前一步,拱手说道:“主公,依属下之见,这明军的实力不容小觑啊。以目前我方的兵力和战力来看,正面与之交锋恐怕胜算不大。所以,属下提议暂且放弃庐陵郡!”
听到这话,袁耀不禁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些许不悦之色。还未等他开口反驳,袁涣紧接着又道:“主公莫急,请听属下把话说完。”
“庐陵郡虽重要,但它与丹阳郡之间隔着豫章郡。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地理优势,在豫章郡也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挡明军的进攻步伐,还可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只要能拖延住敌军足够长的时间,说不定便能寻得转机,觅得一线生机!”
袁耀听完袁涣这番话,心中虽然仍有些不情愿,但也觉得不无道理。
毕竟,面对强大的敌人,保存实力才是上策。
然而,就这样不战而退,实在是有损自己的颜面。
想到此处,他不禁又皱起了眉头。
此时,阎象也站出来附和道:“主公,事已至此,形势危急万分。
若不及时采取行动,只怕我们都会被困死在丹阳郡,被那明军一举歼灭啊!”他一脸凝重地看向袁耀,眼中满是忧虑。
经过阎象和袁涣两人苦口婆心的劝说,袁耀终于长叹一声,无奈地点头表示同意撤退至庐陵郡。
随后,阎象更是自告奋勇,请求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留守丹阳郡,负责拖住王守仁的追兵,以保证大军能够顺利且安全地撤离。
......
阎象深深地明白,这次留守丹阳的任务异常艰难,几乎就是踏入了鬼门关,生还的机会微乎其微。
然而,面对如此险恶的局势,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坚定地选择留下来镇守此地,内心已然抱着必死的信念。
就在此时,远方尘烟滚滚,马蹄声如雷轰鸣。
他们旌旗蔽日,盔甲鲜明,士气如虹,仿佛要将整个丹阳吞噬。
当王守仁远远地眺望到丹阳城外居然有一支军纪严明、整装待发的守军时,心头不由地一震。
不过,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领迅速恢复了冷静与沉着,只见他猛地一挥手中长枪,高声怒喝:“颜良、文丑听令!即刻率领你们的部队给我冲杀过去!”
颜良和文丑二人闻令而动,毫无迟疑地催动胯下战马,率领着自己麾下那些勇猛无畏的将士,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风驰电掣般向着敌阵猛扑而去。
一时间,喊杀声响彻云霄,刀光剑影交错闪烁。
阎象则稳稳地站立在高高的城墙之上,面色凝重,神情专注地指挥着城中的大军顽强抵御朱雀军排山倒海般的凶猛攻击。
他那双锐利的眼眸紧紧盯着战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
士兵们受到主将的鼓舞,个个都士气大振,舍生忘死地奋勇拼杀。
与此同时,城墙上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数量众多的礌石、檑木以及热气腾腾、令人胆寒的金汁。
这些防御工事被巧妙地布置在各个关键位置,一旦敌军试图攀爬城墙,就会遭到无情的打击和阻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