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半晌,崔厚枝哭够了,抬起头,一张脸泪痕斑驳,头发凌乱,还有一缕粘在腮上。
模样很是狼狈。
“楚瑶,你说我该怎么做?”
楚瑶叹了口气,她能说什么?
他们夫妻之间的嫌隙、琐事,她懒得管。
只是,崔厚枝定然不知程文博背地里的阴险,楚瑶还是想再次提醒她。
楚瑶斟酌一下,说道:
“大嫂,你有没有想过,你和大少爷先前已故夫人同患不孕之症,你不觉得这很巧合吗?”
崔厚枝一愣,随即拧眉,“你什么意思?”
“我就是好奇。大嫂,你不觉奇怪吗?
还有,先大少奶奶原本康健,莫名其妙就染了重疾。
其中有没有缘故,大嫂就一点不好奇吗?”
“你是说……”
“大嫂,我话已至此,你若有心,不妨自己查查看。你们崔家人不会这点事情都查不到吧。”
崔厚枝当天就回了娘家。
得了李玉钧准信的冯俊脚步轻快来了瑶光阁。
“少夫人,李玉钧那边妥了。”
楚瑶亦是欢喜,虽然她猜测,李玉钧那边定然不会让她失望。
“李玉钧想当面谢少夫人。”
“谢就不必了,日后总有相求于他的时候。
你告诉他,让他用心侍奉公主。
还有,你记得提醒他,公主善妒,他身边万不能再有其他女子,否则就是害人害己。”
“是。少夫人还有一事,京中及附近几个郡县大旱,如今京中粮价高涨。我爹让我请示您,是否开始售米?”
“江南米行都已经筹备妥当了?”
楚瑶一早吩咐冯叔,让他在京中新开五家米行。
因打着江南富商的名头,故而起名‘江南米行’。
“妥当了,掌柜和小厮也都齐备了,只等着开张了。”
“京中米价如何?”
“一个月前,二十文一升,如今翻了几番,九十文一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年京城附近几个郡县大旱,偏偏南边水涝。
粮食收成锐减,很多富户听闻消息,都开始囤粮,粮价一路高涨。
估计还得再涨。”
“常平仓的官粮可是开始售卖了?”
常平仓是大齐官方为防止天灾导致饥荒建立的粮仓,一般只在粮食匮乏严重、价格高涨时以低于市场价向百姓出售粮食。
“常平仓已经开始售米了,价格是五十文一升,每人每五日限购一升米。
官粮价格便宜,故而每日粮铺前都排着长龙。
不少百姓凌晨就带着妻儿排队,临近晌午一家人才能买到三两升米。
而这些米只有煮稀粥才能勉强撑过五日。”
“你让冯叔准备一下,明日江南米行正式对外售米。
米价五十五文一升,同样每人每五日限购一升米。
不过,按户籍售米,每户持户籍凭证,只一人排队购买即可。”
冯俊听闻米价,惊讶抬头。
“少夫人,五十五文一升?!
白米市价如今已经九十多文了。
官粮虽然便宜,但官粮都是陈年旧粮,更何况还得凌晨排队,否则根本抢不到。
您为何如此定价?”
“盛世百姓勉强果腹,灾年更是不易。
我怜百姓疾苦。
正因为我知道官粮乃陈粮,我若同官粮一个价,自然人人都来江南米行买新米。
一来,我那些米虽多,但也无法保证持久供应。
二来,我非官方,无官兵维持秩序,人人都来排队抢购,难免易出争端。
所以,我以略高于官粮价格售米,既减轻官粮压力,也为百姓补足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