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马璐璐和宋坯继已经认罪,白潇在庭前也提交过这俩人在公-安机关做的口供。
但是在法庭上,法官还是得要对被告人进行犯罪动机、目的、行为做一个基础的调查,形成在庭审笔录中。
而不是直接根据被告人口头的认罪,以及他方提供的证据材料就直接定罪判决。
开庭最主要的就是“审”的这个过程。
这也是司法审判的基本原则——亲历性原则。
除此之外,在司法实务中,有些被告人会在法庭上当众推翻自己在公-安机关处所做的供述,这并不少见。
基于此,即便接下来的问题马璐璐和宋坯继在公-安机关都回答过,但法官仍然要再问一遍。
主审法官看向被告席问:“被告人马璐璐,你们为什么要杀害原告?”
对于这个问题马璐璐都后悔死了,因为当时她在公-安机关是老老实实回答的,没有把锅甩给宋坯继。
要是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肯定不得跟警察说实话。
这就是为什么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拘捕后24小时内接受讯问。
因为在24小时内,被拘捕的犯罪嫌疑人还来不及对他们的犯罪事实加以编造假供,及时讯问可让他们措手不及。
这样警察从他们供述中获得较真实的材料或犯罪情节的概率比较大。
24小时及时讯问,亦称“第一次讯问心理”。
所以马璐璐现在已经无法力挽狂澜了,对于主审法官接下来的问题,也只能老实作答。
马璐璐面对法官关于杀人动机的这个问题。
马璐璐回:“因为原告已经被我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了,他回来得太突然了,我怕他去告发我们,所以我和宋坯继才决定要杀了原告。”
主审法官接着问:“就只是因为怕原告告发你们就要杀了原告吗?”
马璐璐回:“主要是因为我跟宋坯继的事已经被他发现了。”
“如果当时他没有发现我背着他搞男人,事情还可以有转圜的余地,可原告发现了。”
“骗一个男人其他事可以,但是他知道我背着他搞男人了,我怕他后面会狠狠地报复我,后面肯定会很麻烦,我怕他让我们赔他钱,把房子要回去。”
主审法官问:“你和宋坯继当时是怎么计划杀原告的?”
马璐璐回:“当时我利用原告对我还有点感情,我放低姿态向原告求复合,把他约去曾经我们定情的山上,那里很偏僻,平时基本没什么人去,我和宋坯继打算就在那里杀原告。”
主审法官问:“你刚刚说你怕原告知道你搞男人之后会报复你,你当时又怎么确定原告对你还有感情,愿意复合去赴约呢?”
马璐璐回:“因为我了解原告,也了解男人。”
“我知道原告当时对我还是有感情,即便我和他和好了,但是我背着他搞男人这个事情永远不会过去,他总有一天想起来还是会报复我的,那还不如果断点把他杀了一了百了。”
主审法官问:“你和宋坯继当时是如何对原告实施杀害行为的。”
马璐璐回:“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