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王大山被两个孙子的哭声吵醒。
他急忙照顾孙子拉屎撒尿,再去厨房做饭,折腾一个小时,终于哄住两个孩子。
儿子和儿媳没有回来,估计住在了李村,妻子回娘家也没有回来。
他觉得心力交瘁,这日子没法过,家里没有妇女照顾孩子,他什么事都干不了。
这时,王伟和王大亮来到。
他急忙把孙子安置在卧室,悄悄擦掉脸上的泪。
王伟长叹一声,“大山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怨天尤人没有用,日子还得继续。”
“放你娘的屁!”王大山怒骂,“你们两个白眼狼,老子落到现在的田地都是你们害的。”
“别骂了。”王伟苦笑,“你怪板鸭厂,你怪王振华有本事,谁能想到他竟然搞到了外汇订单?”
“山哥,我媳妇也拿着钱回娘家,伟哥也一样。”王大亮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
看着同病相怜的狐朋狗友,王大山的心情好了一些,大家一起倒霉,好过只有自己倒霉。
他认可王伟的话,开始憎恨王振华和外商。
如果没有外汇订单,他就不会被乡里开除职位,媳妇和儿媳也不会离家出走。
其次,他恨鸭牌服装厂,如果鸭牌不给王振华撑腰,王振华不可能参加广交会。
接着他又憎恨县政府和商业局,如果他们不批准鸭牌成立,也没有后边的事。
恨了一圈,王大山沉声道,“你们来俺家干啥?想看老子的笑话?”
王伟急忙道,“大山哥,商业局批准了三百件羽绒服的生产计划,现在毛彬管事。”
王大亮轻声道,“毛彬是你提拔的,咱们找他入股,只要拿到分红,嫂子和文俊媳妇还能不回来?”
王大山一愣,仔细考虑他们的话。
两年前,小王村抓到几个盲流,其中有个黄花大闺女,村里的光棍都红了眼。
当时有八个光棍汉都想把大闺女领回家,其中就包括小伙子毛彬。
后来王大山做主,把女人分给毛斌,现在是毛斌的媳妇,两年给毛彬生了两个大胖小子。
毛彬是外来户,在外地的爹娘生死未卜。
他在很多场合公开表态,永远感谢王大山,以后王大山就是他的亲爹。
想到这里,王大山道,“毛彬现在是小黄鸭的厂长?”
“目前是代厂长。”王伟掏出十块钱,“咱们去找他,只要他让咱们入股,咱们日子就会好起来。”
分红是入股资金的两倍,这是王振华定的规矩,一直执行到现在。
“大山哥,别犹豫了。”王大亮掏出十五块钱,一张一张给王大山看。
“俺媳妇和儿媳妇也回了娘家,只要我拿到十五块钱的分红,不信她们不回来。”王大亮补充道。
王大山觉得此计可行,马上进屋翻箱倒柜,拿出全部积蓄二十元,带着两个孙子去村委会。
村委大院站满了人,他仔细一看,都是之前的老股东。
当初王振华创建服装厂时,很多村民相信王振华的能力,纷纷出钱和布票如果。
后来,他们拿到了双倍收益,手里有了闲钱,当然继续入股服装厂。
没入股的村民手里没有钱,也就没有办法入股,只能羡慕嫉妒恨,只能在家里骂娘。
这就导致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刚开始就入股的人一直入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