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去信用社谈贷款,他们贷给咱们三百元,如此一来,就能买到足够的布料。”
“振华,制衣服的材料有了,大家的工资也有了,生产是没问题的。”
一口气说完,王伟笑呵呵看着王振华。
王大山道,“怎么样?这次没让你失望吧?”
“没有。”王振华说道,“现在大家都能独当一面,我很开心。”
此言一出,现场响起笑声,笑声中带着自豪。
王振华心中一沉,贷款都拉过来了,筹集生产材料确实用不到他了。
王大山道,“振华,你上次投资太多,因为大家都不想入股,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大家都看到丰厚的分红,这次都争着投资,所以啊,这次你少投一些。”
王大亮急忙道,“咱们是集体产业,大家都要投资,不能总让你一个人投,对吧?”
村长王伟道,“大亮说得对,集体产业嘛,咱们要为集体着想。”
众委员随声附和,悄悄观察王振华的表情,见到他面带笑意,众人稍微放心。
“只要他们收回入股分配权,就是背叛你的开始。”这是姥爷的原话。
刚才他们说了那么多,归纳起来就一句,以后由村委会决定谁能入股。
支书王大山道,“振华同志,全体村民集体入股,你没意见吧?”
“没意见。”王振华说道,“本来就是集体产业,应该全体入股。”
王大山啪啪鼓掌,笑着道,“大亮,你不能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啦。”
王大亮苦笑,“振华,我以前说你想多入股,不想让太多人入股,看来我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竖起大拇指,严肃道,“振华同志,你是这个。”
王振华微微一笑,道,“在座的诸位都是君子,这里没有小人。”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一愣,然后啪啪鼓掌,妄图用掌声掩饰尴尬。
他们心知肚明,这事做到不地道。
是王振华发明羽绒服,一手创立制衣厂,全部难题都是他解决。
现在初见成效,大家就开始争夺利益,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尴尬。
掌声结束。
支书王大山打开抽屉,拿出两份材料递给王振华,“你看看这个。”
王振华拿起材料,第一份是递交给商业局的生产计划。
小黄鸭制衣厂计划生产一百件羽绒服,商业局已经审批通过,春节之前必须交给供销社。
第二份材料,延庆县百货公司,八达岭乡供销社的联合上架通知书。
一百件羽绒服将分成两半,分别在两个商店销售。
所以,从生产到销售已经完全不用王振华参与。
原因是羽绒服太畅销,各个部门都在开绿灯,但是,这都是他创造的土壤。
如果继续下去,制衣厂没他的事,帮老妈农转非就会失败。
“呵呵,同志们成长得很快,我以后的工作会轻松很多。”王振华给王大山点赞。
“振华别这么说。”王大山说道,“你是火车头,都是你打的好基础。”
王振华必须争取,沉声道,“留下来十件羽绒服,我要参加广交会。”
此言一出,空气顿时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