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隔壁桌几位妇人正在讨论今天的主角新郎和新娘。
几个小孩耳朵立马竖了起来。
隔壁桌的一个妇人看了眼院子内的众人,和旁边的人小声八卦道:"不是说那林家闺女的亲生父亲是县令吗?"
“对啊,怎么这圆儿成婚,没看见县令来呢?”
另一位外村的妇人顿时好奇的问道:“什么?新娘不是林家的姑娘吗?啥时候又成了县令的闺女了?”
本村吃瓜第一线的几位妇人立马说道:“哎,这事你都不知道,林家那姑娘听说是县令家走丢的闺女,听说前段时间,刚被县令夫人找回去了。”
另一位掌握了一线消息的妇人接话道:“不过林家这闺女,刚认回去没多久,就被赶回来了,听说人家亲生爹娘那边有个养女,可受宠了,亲生闺女毕竟不在自己身边养大,这不就没感情,被赶了回来。”
“不过好在老林家可疼这闺女了,人家亲生父母不要,老林家可稀罕了呢!”
外村的几位妇人感觉今天这一趟不白来。
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个内情。
小酒几人吃瓜吃的太认真,耳朵越凑越前。
旁边妇人看着脑袋都快拱到自己怀里的小酒,好奇地问道:“你是哪家的孩子,咋从来没见过呢?”
小酒往后面随手指了指说道:“我是那家的。”
然后又凑上前问道:“县令为什么把自己闺女赶出来呀?”
妇人本来还想继续问下这几个小孩是哪家的,可看这小姑娘眼神炯炯的看着自己,这眼神她可太懂了。
这不就是她平日里吃瓜的时候的眼神嘛,这是遇到同道中人了呀。
妇人顿时滔滔不绝的开始讲了起来。
原来圆儿是老林家从路边捡回来的,林家三房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两人把孩子捡回来就当亲生闺女养了。
可就前不久,圆儿去镇上,正好碰见县令夫人,县令夫人立马把圆儿拦下来,实在是,圆儿长得很像县令夫人。
好奇的县令夫人派人去查了一下,才把当年的事查了出来。
原来是县令家的闺女刚生下来不久,就不知道被谁偷走了,然后把娃娃扔到了路边自生自灭。
为此县令两夫妻愧疚极了,觉得是自己没有看好自家闺女。
正好这时和离回家的小姑子的闺女,也就是外甥女和自家闺女一般大,县令和县令夫人就把对自家闺女的愧疚之情,寄托到了外甥女身上。
且没过多久,这和离回家的小姑子,就因病去世了,留下孤苦伶仃的外甥女。
于是县令和县令夫人干脆就把外甥女过继到了他们的名下,当作自己的亲生闺女在养。
相处十几年,早已有了感情。
然而新认回的闺女,从小不在自己身边长大,然后又是长在乡野,处处不如长在自己跟前的这个外甥女。
怎么说呢。
这县令两夫妻就跟有病一样,嫌弃自己的亲生闺女,把外甥女当作亲闺女。
总之县令的做法在梨花村众人看来,那就是有病,而且是非常有病。
至于这妇人为什么知道的这么清楚,那完全是因为她有个认识的人正好在县令家当差,这不,吃瓜第一线的她,啥事都清清楚楚,且分享瓜的心情十分强烈。
好在梨花村村民不是些踩高捧低的人,圆儿被赶回来时,村子里的人不管多嘴的婆子还是挑事的村民,都没有上前去嘲笑圆儿,反倒是替老林家高兴,人家亲生父亲不要自己的闺女,老林家稀罕的紧,正好老林家一家合家团聚,皆大欢喜。
第一次听到这么新鲜瓜的小酒一行人,一边吃着桌上的席面,一边脑袋使劲往妇人堆里拱,为的就是能够听的更加仔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