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一进家门,十分简陋的屋子,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贼来了都要留下点东西才能走。
白小花的母亲看到何大清,眼睛都要放光了,瞬间绽放出欢喜与感激的光芒,热情地招呼道:
“孩子,快过来坐,你瞧瞧,还带了这么多东西。我这女儿要是合你心意,往后就留在这儿一起过日子。”
说着,老人连忙把,躲在里屋的三个孩子拉了出来。
三个孩子起初有些怕生,躲在姥姥身后,偷偷打量着何大清。
何大清见状,脸上立刻露出亲切和蔼的笑容,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糖果,递给孩子们。
在香甜糖果的诱惑下,孩子们很快就放下了戒心,围绕在何大清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就这样,何大清凭借自己独特的亲和力,迅速融入了这个贫穷却又温馨的新家庭。
毕竟,凭借他的手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他人的认可,这辈子他最不缺的就是吃饭。
与此同时,京城的四合院内,大大小小的孩童们,穿着新衣服放鞭炮,做游戏,过大年的氛围同样热烈非凡。
何雨柱独自站在院子里,呆呆地望着父亲乘坐火车离去的方向,眼神中透着一丝落寞。
这时,何雨水匆匆跑了回来,得知父亲已经离开,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不一会儿,眼眶就哭得通红。
何雨柱向来不擅长哄人,见妹妹如此伤心,手足无措之下,只好大方地,从兜里掏出一块钱递给妹妹,笨拙地安慰道:
“别哭啦,父亲是出去挣钱了,等赚了大钱就修房子,咱们往后就能住上崭新的大房子。”
另一边,阎埠贵依旧对,写对联乐此不疲,用几副精心创作的对联与贾东旭换了些瓜子和花生米。
毕竟贾东旭家里还有中院,也是要贴一些新对联的,大家都准备好了和家人一起,分享这份过年的喜悦。
大院里的生活一如既往,平淡之中却处处洋溢着温馨与乐趣。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这份深厚的情谊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珍贵。
“雨柱,你就放心去工作吧,雨水留在我们家过年,肯定照顾得妥妥当当,没什么可担心的。”
秦淮茹笑着对何雨柱说道。听到这话,何雨柱这才放心地骑上自行车,前往饭店上班。
他身上穿着的,正是秦淮茹与张红梅精心为他缝制的新衣服,笔挺又合身,让他整个人精神了不少。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整个大院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海洋之中。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映照着人们幸福的脸庞。
贾东旭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桌上摆满了丰盛的年夜饭,不知不觉间秦淮茹的肚子已经快要七个月。
何雨水早就将,父亲何大清离开的悲伤抛到了九霄云外,她穿着崭新的花色新衣,漂亮极了,引得大院里许多小朋友投来羡慕的目光。
此刻,她满心期待着,哥哥描绘的未来——住上新房子。
一家人其乐融融,吃着团圆饭欢声笑语在整个大院里回荡,仿佛要将所有的幸福都释放出来。
易中海与张小翠陪着,聋老太太和张老太太,四个人一起围坐在一起,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
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回忆着过去,一年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那些曾经的欢笑、泪水、帮助与被帮助的瞬间,都成为了这个年夜里最温暖的话题。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夜晚,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竞相绽放,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绚丽夺目。
烟花的光芒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上。
不仅承载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强大动力,更饱含着对新时代,新国家的美好,向往与深深祝福。
“保家卫国,不忘国耻。”
这句话语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国人的心中。
激励着后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春节的喧嚣缓缓落幕,可百姓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干劲却愈发炽热。
街头巷尾,处处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工人们更是鼓足了劲,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建设的浪潮之中,挥洒着辛勤的汗水。
贾东旭这边,他的储蓄空间已然是满满当当,丰盛满满,果实累累。
经过两次收割开心牧场内,十万块黄金良田,里面囤积的白面,已经多达十三万吨,那堆积如山的粮食,仿佛一座坚固的堡垒,象征着富足与安稳。
不仅如此,他所拥有的棉花、大豆,小麦,还有各类瓜果蔬菜,数量多得难以计数,粗略估算,这些物资足足有几十万吨,价值超过数亿元。
这般丰厚的储备,别说是养活一个小家庭,就算是供应一个小城镇的居民吃上几年,也绰绰有余。
然而,在储蓄金方面,贾东旭的情况就略显紧张了,如今储蓄账户里只剩下五千多万,照目前的开支速度,再有两个月的种植,这笔钱恐怕就要消耗殆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段日子,贾东旭一家的生活可谓是滋润无比。
餐桌上顿顿少不了猪牛大肉,就连包饺子,做丸子等等,牛肉猪肉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角。
何雨水与何雨柱这段时间,常来贾东旭家吃饭,享受着这丰盛的美食。
一来二去,两人的身形都微微发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红晕。
何雨柱在永丰楼的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过年期间,正是饭店生意繁忙之时,富贵人家宴请宾客的订单络绎不绝。
何雨柱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夜幕深沉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