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现在就是西安最早的一批收古董的人之一。
当然这买卖也不是他一个人的独门生意。
西城古董小赵,是别人给他起的绰号,是用来打趣他的。
东城还有个古董老张,赵晨和他有过一面之缘,一起喝过酒。
两人都是聪明人,心照不宣,打算趁着大部分人还没发现古董的价值,先富起来,以后再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早期的收古董绝对算是暴利行业,而且还不被人眼红。
此时的赵晨选择了低调行事,收古董是最好的掩护,没人惦记他赚了多少钱。
不是他胆小,而是真的谨慎,这个时期被人知道你有钱可不是什么好事。
赵晨能不害怕吗,要是让人知道他现在的收入比大部分人几年的收入都高,估计他们得气疯了,肯定会合伙把他整垮。
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收古董,这样既没人惦记他的财富,又能享受市场红利,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赵晨,你给我站住!”一个略带怒意的女声传来。
梳着两条麻花辫,围着灰色围脖,身穿一身褪色军绿色工装,脚踏一双黄胶鞋的李梅,推着平板车缓缓走向了赵晨。
被冬日寒风冻得通红的脸颊上,满是焦急与不解,她眉头紧锁地说道:“你真打算一辈子就这么混下去了?你到底经历了什么,跟我说说啊。
你曾经可是立志要成为一名历史学家,一名文物鉴定专家,以你的学识,哪条路不能走得风光。
你却偏偏要干这收古董的营生,你这是在糟蹋自己啊。
赵晨,你别再这么固执了,赶紧回头吧,我跟我大舅说了,他们博物馆正缺人呢,你过去怎么着也比在这风吹日晒的强啊。”
赵晨望着这个与他一同在西安古城墙下长大的李梅,听到她这番话,赵晨心里暗自思量,要是李梅知道自己每日把玩的那些古董价值连城,会是什么反应。
李梅代表了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想法,不是他们愚钝,不懂得把握机遇,而是大多数人对古董的价值一无所知,对收藏的世界一无所知。
就像当年慈禧太后初见火车,询问侍从这车是否要吃草料,如何排泄一样。
赵晨无法向李梅解释,自己收集的明清家具,随便拿出一件,就能在北京换一套四合院,你知道吗?
再过几年,我要开着进口轿车在西安城墙上兜风,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
我将来要是成立个古董研究会,随手拼凑一套宋代汝窑瓷器,我说它值十亿,它就值十亿,你信不信?
拿我拼凑的这套汝窑瓷器去银行,贷个几千万出来,轻轻松松。
你现在劝我放弃这些,那可真是害我不浅啊。
但转念一想,她要是懂这些,那自己这便宜也占不到,说不定她也是穿越或者重生过来的,那可就多了一个对手了。
赵晨叹了口气,说道:“我需要的是安静的环境,自由的时间,去探寻历史的痕迹,去品味每一件古董背后的故事,上班只会束缚我的思想。”
“我可以去上班赚钱养你啊,你在家专心研究古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