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奴婢)在!”
“着你三人,会同军中武将,五日内将现有兵卒予以整编。
每个师分配约5000人,先将机构框架撑起,后续人员由新兵充入。
未来须确保每个小旗都有老兵,整顿后立即展开训练!
第一师、第二师主将,暂由黄得功周遇吉兼任,待曹变蛟、虎大威到位后,由此二人接替!
军中总赞画,暂由周遇吉领衔,待杨廷麟来京交予此人担当,前述三人预计半个月可悉数到岗,尔等尽可放心!
原军中御马监内臣凡读过书者,原则上从事训导及后勤事务,其余职位武将由尔等会商,游击以上官衔必须报朕御批!
另外军饷标准重新制定,老兵月饷最低一两二钱!”
“臣(奴婢)遵旨!”
武将们很欣慰,框架有了,最低军饷标准也有了,以往军饷确实太低,比边军少出差不多一半。
皇上之前说至少提高三成,如今提升近一倍,实在大善。
“卢九德!”
“内臣在!”
“朕授你参将官衔,担任第三师主将!”
“臣遵旨!”
卢九德行了个标准军礼。
大方向就这样,崇祯也不想事无巨细,毕竟专业事需专业人去干,自己干涉太多并非益事。
让大家伙都去忙,他还得写点东西,把军规大纲制定出来。
关于这一点,其实昨晚就曾想过。
20世纪华夏伟人那“几大纪律、几大注意”,就是不错蓝本。
通俗易懂,对绝大多数目不识丁的将士来说,用起来无比贴切。
本着前世对伟人的景仰,这个时空也就再次借鉴了。
至于具体规定,比如违法违纪如何处理,立功标准如何区分等等,自己一律只给原则,细节由武将们敲定。
待杨廷麟来了之后,还得酝酿出一部新军法,引领大明军队走向正规化,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自己祖宗那些规矩并不适合长远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最合理条款。
崇祯的打算,是军队各类革新都从禁军做起,继而向整个大明军队推广。
洋洋洒洒写了几大篇,准备明日聚将,给军中大佬们洗洗脑。
站起身伸了个懒腰,不多时护卫来报,锦衣卫李若链求见。
崇祯一惊,显然有什么大事,忙命快传。
李若链进帐,禀报了两个事务。
孙阁老已到京师,被安排于内城秘密联络点,外人不得而知。
崇祯很高兴,最大那尊佛终于来了。
昨日离宫前,就叫王承恩去找李若链,务必将孙承宗、钱龙锡两人于城外截住,然后秘密带入京城。
另外一件也是大事,唐世济的嘴已经撬开。
骆养性试图打探审讯消息,没有得逞,北镇抚司滴水不漏。
很好,非常好!
苟日的骆养性,真不是好东西,届时一并收拾。
随即吩咐明日一早将孙阁老带来,一切小心行事,待钱龙锡一到,无需禀报,直接领过来便可。
李若链领命而去。
崇祯兴奋得摩拳擦掌,一切都在按计划行进,感觉浑身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