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五年,夏。
在高句丽留下五万军队维持当地稳定之后。
陆远带着二十万精锐从高句丽班师回朝。
听闻陆远回朝。
自涿郡到长安的这一路上,百姓夹道相迎。
可谓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
这其中虽然也有一些地方官吏,为了迎合陆远而特意安排的,但大部分百姓也是出于真心。
因为自大业四年,高句丽的战俘被运送回大隋之后。
陆远就下达了命令,大隋百姓的徭役全免,当下大隋需要的徭役完成的事务,尽数转接到战俘身上。
往后即便是再征徭役,也将会给一定工钱,并且包食宿。
徭役制度,自先秦开始,便是一座压在神州百姓身上的大山。
当然,也不是历代统治者不想改变这种事情,而是有心无力。
说到底,还是国家没钱,但陆远现在没这种负担了。
一是当下,陆远有足够的免费劳动力用,足足六十多万高句丽人,这些人给口饭吃就能干活。
另外就是陆远还拿下了倭国,倭国的金银矿虽然刚刚开始开采。
但等着六十多万高句丽人利用完之后,相信也开采了足够金银,以后用钱雇佣百姓干活,也不会捉襟见肘。
因此才有足够的底气,废除徭役制度。
..........
六月。
长安。
大隋朝堂之上。
这是陆远回到长安之后举办的第一次大朝会。
整个大隋县以上的官员,基本全部到齐。
朝会之上,先是各地官员恭贺了陆远一番,只是对于这奉承之言,陆远没有太过受用,听了几句就跳过了。
“诸位。
当下突厥各部,远遁异域,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各部,尽数扫灭。
然西南尚有交趾,骠国等异族,西面有吐蕃,吐谷浑各部。
再往西,还有天竺。
另外这两年征战以来,颇废钱粮,此次回长安,沿途百姓相迎。
可朕观其中,尚有不少衣不蔽体,骨瘦嶙峋之人,朕心甚痛,诸位臣工还需多多努力。
争取大隋百姓,早日有所衣,有所食,有所住。
好了,多的也不说了。
朕今天叫诸位过来,就是为了给诸位封地。
呈上来。”
陆远说了几句后,对后方唤了一声。
很快,两个小太监抬着一幅舆图走到了大殿之上。
“倭国,这是大隋的钱库,暂时不能分封,余下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地。
自鸭绿水以南,除去已经分给定辽王的方圆百里之地外,其余地盘,朕共分为三百七十份。
其中军功分地一百七十份,钱粮分地,一百七十份,另有三十份为奖赏封地,奖赏给一些县令,郡守,至于如何获得这份奖赏分地,朕自有安排。
这些分地上的矿产,人口,一切都是你们的,当然,你们每年也需上缴两成的税收。
接下来,念到名字的便上来选地吧。
对了,如果你选了地之后,觉得自己管理不了,那也可以交由朝廷管理,不过朝廷管理的话,将会抽取五成税收。”
陆远摆了摆手,很大方的就把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处地方给分了出去。
听完陆远的话,朝堂上的官员无不握拳。
此时,大多数人都是紧张的,特别是那三十份奖赏封地,直接把那些原本以为和自己没关系的县令,郡守的情绪也调动了起来。
别看这高句丽,百济,新罗对大隋来说是小国,更是被分成了三百多份,就以为地盘不大。
这三个地方,加一起足足有二十三万平方公里了。
分成三百七十份,每一份都有六百多平方里,也就相当于方圆五十五里,这不小了。
“军功首功者:定辽王鱼俱罗。
钱粮首功者:宇文弼。
........”
.........
“定辽王居然还能领一份?不要这么离谱吧。”
“不得不承认,义父是真大方,不管是扮演什么角色,义父都没小气过。”
“这么大一片地方,说分掉就分掉,难怪大臣肯卖命的。”
“那是必须的, 义父扮演使者的时候,钱财,女人,那是能给的全给,手下的人没一个不卖命的。
扮演将军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只要自己有一份,手下那一份就不会少。
我老板要是能和义父一样,那让我加一辈子班我都乐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