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这边弄的特别热闹,有不少外地人跟着过来凑热闹。
虽然林向安没有出面,但王家的兄弟们倒没少为难李问,差点闹的要错过吉时。
最终,由王和礼背着王芹上了花轿,新娘子走后,女方家就没有那么热闹了,反而男方那边热闹才刚开始。
吃了一顿酒席,陪着王老爷子王老太说说话,在天黑前离开回家。
参加完这场婚礼后,林向安便不再往外跑,专心在家里读书,过不了多久,就要参加岁试了。
之前就因为吴家的事,耽误了不少时间。
林向安并没有隐瞒家里人,他要去参加乡试考试,而离乡试差不多还剩一年半的时间。
于是家里人,都不打扰他,也没有拉着他去拜年访亲,而是让他安心读书。
虽然有人询问,但家里人一说要考举人,大家也就不多打扰。
毕竟没有什么能比读书更重要的事了。
一旦林向安考中举人,这些亲戚朋友都能跟着沾点光。
从那之后,除了学报和民报的事,林向安偶尔还关心一下,其他的纷纷不再关注,一门心思读书。
开学之后,没多久,林向安和孙文石、杨辉分开了,升上了乙班。
和段昊初不仅同住一学舍,还成了同班同窗。
李修竹过完这个春节后,就带着家人搬去了县学。
林向安倒是经常见到李修竹。
李修竹不仅是教官,同样也是甲班的学生,因此便和林向安他们调整了称呼,以名字相称。
在古代,夫子和老师是两码事。
一般来说,夫子和学生之间,关系并没有那么亲近,只是简单的教导关系。
而能被称为老师的人,那堪比父子关系,甚至比父子关系更亲近,一旦有学生背叛老师,是会被人唾弃的。
在乙班,因为有段昊初、刘文昌,倒是没被人排挤,很快就融入了班里。
不同的班级,学习的内容深浅倒是有些不同,从交流或者探讨中,明显感觉领悟的更深。
而选修的课中,骑马熟练后,便没有再去上。
而数是自己看书,到藏书阁翻阅资料,然后自学,不过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
练武方面也减少了一点时间,倒是射箭每天会固定练半个时辰。
其他的时间,全部放在了深入学习四书五经上。
与其他人不同,林向安业余自由时间,基本泡在了县学的藏书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