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是我娘的手艺,你们今天来的正好,尝尝看。”
林向安笑着招呼。
两人坐下后,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各自夹了一些豆腐乳和麻辣腊肠放到碗里。
蒸熟的腊肠切得厚薄适中,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而豆腐乳则柔软细腻。
刘文昌尝了两口后,眼睛一亮,显然对麻辣腊肠情有独钟。
他咀嚼着腊肠,感受到其中特有的嚼劲和香辣味道,忍不住问道:“向安,这麻辣腊肠,你家可有卖吗?”
林向安点点头,笑着答道:“有的,铺子里就有卖,这是简单蒸熟,除了这样吃,还可以切片炒菜,味道也是很好的。”
说到这里,林向安顺势给大家推销起了自家的杂货铺。
“除了腊肠,我们铺子里还有很多特色吃食,有各种卤制品和腌制品,其中食材鸡、鸭、猪肉,都是自家喂养的,味道特别地道。”
听了这番话,刘文昌突然想起了上次的酒宴,不禁恍然大悟。
“上次我在你家的酒肆吃饭时,就觉得菜品特别鲜嫩可口,原来这些食材都是自家养的,难怪味道这么好!”
“是的,”林向安笑着解释,“养的不算多,主要是供应给自家的酒肆和杂货铺。”
段昊初夹了一筷子豆腐乳,细细品味着,忍不住夸道。
“这豆腐乳我倒是更喜欢,入口细腻,咸香适中,还带着一股淡淡的酒香。”
“这豆腐乳也是我娘的手艺,这是红豆腐乳,加了一点黄酒去腥提味,平时夹馒头或者拌粥吃都特别合适,铺子里还有一种白豆腐乳,味道不一样。”
林向安听到夸奖,脸上露出几分自豪。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时地夸着吃食,整个气氛变得格外热闹,甚至引来了邻桌的注意。
有人好奇地打听:“兄台,这腊肠和豆腐乳在哪能买到啊?县城可有卖?”
林向安笑着说道:“可以到县里的林家豆腐铺去问问,有部分吃食,那边有卖的。”
随后,林向安主动分了部分给邻桌,让人家也尝了尝。
吃完饭后,众人各自回了学舍。
段昊初一进屋,就看到林向安桌边有两篮罐子,足有十来罐,愣了一下,忍不住调侃道:“向安,你怎么带了这么多?不怕放坏了?”
林向安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
“这些是我娘特意给我准备的,有几罐没有打开的话,可以存放很久,不用担心会坏。”
段昊初闻言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感叹。
“你娘可真好,给你准备这么多。”
林向安无奈笑道,“没办法,娘看到我回去的时候瘦了些,又听说我在县学住,觉得我吃不好,而且家里本来就是做吃食的,随便一弄,就带了这么多。”
说着,他从篮子里拿出一罐红豆腐乳递给段昊初,“这还有一罐红豆腐乳,既然你喜欢,就拿去吃吧。这东西能放很久,里面的汤也能用来炒菜,很香的。”
段昊初有些不好意,但他喜欢这个味道,便接过豆腐乳,“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
“拿着吧,反正我家就是卖这个的。”
林向安爽快地说道。
段昊初连声道谢。
随后两人稍作休息,下午各自去上课。
这节课是去学数,他和杨辉、孙文石,一同去上课。
数,乃天地之理,万物之基。
自古以来,数术通于历法、度量、建策、理财,是治国安民的根本。
主要学习《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算学典籍,深刻理解后,可灵活运用到生活方方面面。
其中《九章算术》是最重要的数学着作,内容包含农业、工程、贸易、税收等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共分为九章,类似一本生活百科全书。
主要内容包括:
方田:算田地面积大小,划分田埂边界。比如:把歪七扭八的荒地,算出能种多少亩水稻。
粟米:算粮食收成和分配,公平定税额。比如:灾年要把一仓谷子按贫富分给三百户人家。
少广:解决比例分配难题。比如:用三斗粗盐换五升细盐,怎么换才不吃亏。
商功:算土石方量和工程规模。比如:修十里河堤要挖多少土,用多少民工。
均输:平衡物资调配和物价。比如:从江南运粮到北方,按各地人口分摊运费。
方程:列多个等式求未知数。比如:鸡兔同笼问题:35个头94只脚,各有多少只?
盈不足:解决矛盾条件问题。比如:买布钱不够,买绢钱有剩,怎么调整数量刚好花完。
勾股:测高远距离。比如:站在平地,用竹竿影子算城墙有多高。
句股:算几何图形面积。比如:梯形麦田,上下底各八丈五丈,高六丈,总有多少亩。
而《周髀算经》,涉及天文历法、日影测量、勾股定理等内容,强调几何与天文学的结合,把数学变成“量天尺”。
比如:定农时节气,夏至正午测日影,若标杆影长一尺五寸,那么时节已至,可以开镰收麦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前主要教《九章算术》。
来上课的学子并不多,林向安三人进来时,讲堂内还有很多空位置,总共不到二十人。
见到学生们一一落座,这位苏教官才微微抬头,缓缓开口:
“各位,今日我们将讲解《九章算术》中的‘盈不足法’。
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民间交易、粮食分配、税赋征收等领域。
掌握了盈不足法,便能根据给定条件,迅速计算出所需的数目。
盈不足法主要解决的是两件事情在矛盾条件下的计算问题。
举个例子,有人买了鸡和鸭,虽然总价固定,但鸡和鸭的单价不同,如何判断每种家禽的数量?
比如:某人买鸡鸭共10只,鸡每只40文钱,鸭每只30文钱,总共花费360文钱。问题是,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这位苏教官大概年纪大,讲算数,讲的很复杂,让人听的云里雾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