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林向安拿下小三元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双林镇。
吴卓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眉头一皱,心里一紧,快速赶回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爹吴良曜。
“爹,林向安考中秀才,还拿下了院案首!咱家和他结怨了,该如何是好?”
听到这个消息,吴良曜的心情瞬间跌到谷底。
原本觉得林向安即便考中秀才,也没什么大不了,但谁能想到又拿下了院案首。
此子就这样在他们眼皮底下成长起来,心里又恼又后悔。
这下不仅刘县令定会对此子上心,还有县学的教谕、山长,县里的士绅也会另眼相待。
要不是赵康平,他怎会如此容忍林家,人是走了,但威慑依旧在,这也导致只敢在外地动手。
眼看着,再进一步就是举人,到时候他吴家在这双林镇,甚至是乌程县如何立足?
吴良曜沉着脸,冷声道。
“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晚了,我立刻去找大哥商量对策。”
于是父子俩赶紧前往县城吴家。
......
林家送走衙役后,街坊邻居纷纷来林家道喜,一时之间,门庭若市。
王四顺想到王老爷子一直念叨这事,就盼着林向安能考中秀才,他现在走不开身,还得招呼上门的客人。
便让林桥去告诉王和智,让王和智赶紧回乡下,将这好消息带回去。
如今儿子还没回来,至于宴请之事,也不好安排,只能匆忙记下送礼上门的客人,到时候再发请帖。
原先林家生意好,但和镇上的一些大户很少往来,估计别人看不上。
但知道林向安拿下小三元的消息后,很快就有人送礼过来。
若是林向安只是考中普通秀才,这些人都不会主动来送礼。
可一个13岁的小三元,那份量就不一样了。
王和智刚送完货回到林家酒肆,就听到酒肆所有人都很激动,他还纳闷发生什么事了?
结果掌柜跟他说林向安考中秀才了,而且还考了第一名。
瞬间惊呆了,生怕听错了。
掌柜又重复了一遍,说官差都到林家报喜了,怎会有假!
于是立马扔下手里的活,王和智就准备跑去林家,亲自确认一下。
在路上碰到来找他的林桥,确认消息是真的,激动地在原地跳了起来。
“好了,先别激动,我找你有正事,三姨父让你去王家报信,老爷子可一直在等消息呢。”
“好好好,我这就回去告诉爷奶,他们知道了定会高兴极了!”
说完,王和智就立马狂奔起来,林桥看着他瞬间远去的背影,忍不住轻笑出声。
当王老爷子知道这消息后,高兴坏了,出去逢人就说这事,片刻功夫村里人都知道了这事。
之前王老爷子等考试结果,过了好久都没来,以为林向安没考中,大家都快要接受这个结果了,突然就传来考中了,还考了第一名,正儿八经的秀才公了。
纷纷换上笑脸朝王老爷子道喜。
这么出息的孩子,一些人心里感叹,明明身上留着王家的血,偏偏成了外姓。
幸好有王老爷子在,也结下一些善缘,日后村子也能沾点光。
......
定下回去的时间,林向安就带着王和信、林远、杨辉去买些礼品,好带回去送人。
那日拜见学政回来,杨辉想起了酒菜钱和衣服钱,赶紧还给了林向安。
可能心情好,对天热也没有那么烦躁了。
几人逛了半日,在外面吃了午食,才提着东西回去。
离开前,几人一起将院子整理和打扫了一番,想来以后不会再来住了,得好好地物归原主。
第二日,天还没亮,几人就安静地离开了。
城门口已经准备好了马车,比来的时候要好,不过人要少了很多,前面落榜的人,已经提前回去了。
只有他们等榜单的人,才到现在回去。
沿途有衙役保护,一路下来很顺利。
傍晚就回到了县城。
后面知县还要带着这次考中的秀才,到县学明伦堂祭拜,林向安就没有立刻回家,而是住在县里。
让王和信回家去报一声平安。
待林向安卯时去县学,刚到门口,就有人跟他道贺。
基本沿途遇到的人,都来和他搭话,之前还有人说他运气好,但三次下来,都是第一名,那就说明是实力了。
这次县里考中的12位秀才,县学占了六人,有两个出自云林书院,其他的出自私塾。
教官特意将秀才聚在一起,一起作伴回来的。
在县里没有住所的秀才,被统一安排住在县学的学舍。
晚些时间,知县会过来县学,率领新秀才去祭拜孔子和先贤,以表达感谢和庇护。
不仅表达对学问和文化的敬重,也是对新秀才的鼓励与褒奖。
林向安直接去找了杨辉和孙文石。
秀才的装扮在学子中特别明显,稍微一打听,就很快找到了人,都在伙房吃早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来的路上,都已经结交认识了,见他来,大伙纷纷热情地邀请他一起吃。
不过林向安已经吃过了,便坐在一旁等大家。
待大家吃完早食,正准备找个空屋坐坐聊天,等待知县的到来。
有个小厮过来,说周教谕召见他们。
一进屋,不仅有周教谕,还有不常露面的徐山长也在。
两人先恭贺了众人,然后语重心长地给了些叮嘱。
提醒大家成为秀才,不能松懈,这才是科举第一步。
以后他们要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岁试,考试成绩太差的,次数多了,有可能会被取消秀才的资格。
若要参加下一次乡试,得先参加三年一次的科试,只有成绩一二等的秀才,才能参加乡试。
给大家兴奋之余敲了一个警钟。
还给了一些读书建议,与童生需要申请不同,秀才都能够入读县学。
若是秀才想去府学读书,有两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可先入读县学,在考试中名列前茅的秀才,才会被推荐进入府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