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说,有位富商之子平日不学无术,爱喝酒逛花楼,曾酒后在花楼大言不惭,
提及秀才名额是他囊中之物,当日在场有好几个学子听到了。
另一个学子,举报的是四月府试有人作弊,说是在考卷上做有标记,里外勾结。”
上次府试,他们来之前,根本没有听说此事,反而来了,之前的事却被捅开了,看样子之前有人阻止了消息的扩散,若不是那封密信,都还被蒙在鼓里。
县府院试,并没有后面的乡试严格,出题情况也不一样。
乡试的考官由朝廷钦派,正、副考官各一人,从进士出身的侍郎以下京官中选拔,任命时间因中央到各省的距离远近而不同。
正、副考官一经任命,必须尽快启程,在考试日期前到达指定的省份。
乡试,不到开考,根本不知道考官是谁。
但县府院试,由当地知县、知府主持,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
院试虽然用了糊名制度,但相关考官都是府衙的人,难保不会有人勾结考生。
轻轻放下茶杯,何淮脸色一沉,声音低缓而肃然。
“李大人,最后一位说了什么?”
“这最后一位,还是请何大人看证词吧。”
李正清实在不知道如何开口,这位考生举报的是知府家的下人,贩卖消息,让当地富商家的子弟,在试卷上作弊,提前约定好一句话,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写出来。
虽然誊录院,将试卷内容全部誊写一遍,不会认得笔记,但若是考官与考生约定,用四书五经里不常用的字句,作为约定。
当考官看到了,便会心领神会将试卷留下。
批阅考卷的结果,是多人共同商议的,有一些内容大体差不多,也没有问题,但会因为考官喜好不同,呈现两种结果。
那些留下约定的试卷,就会通过这种光明正大的方式,全部录取。
看完证词,何淮缓缓站起来,双手负后,来回踱步,面露愠色。
“岂有此理,堂堂一个州府,竟然如此腐败,上行下效,查,一定要严查。让人去把县、府、院所有通过的考生答卷,统统送过来,一一仔细核查清楚。我倒要看看,究竟能揪出多少作弊人员!”
证词上,明确指出知府和当地富商来往密切,偶尔会指点这几家的学子。
而经过他指点这几位学子,竟然全部都通过了府试以及院试。
这几位学子,在书院中名声不显,一到考试却能脱颖而出。
“这事涉及到官员,还需要确凿证据,如今闹得学子群情激奋,必须慎之又慎。”
两人又商量了接下来的对策,先从试卷作为突破口,将人员揪出来,一一询问,威严之下,定有人会露出马脚。
一连两天,外面闹的人心惶惶,本来中了秀才,应是喜庆的日子,结果现在闹得满城风雨,大有山雨欲来的节奏。
时不时就听到学子被带走的消息,人被带走,就没有出来的,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原本在宅子里,安心等待结果,突然第二天下午,有三个士兵上门来敲门。
“这里可是乌程县考生林向安和杨辉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