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百户奉上命,负责此次院试考场秩序。”
那人继续说道,声音骤然一顿,目光扫过下面的考生,严肃地提醒。
“此次院试乃朝廷大典,关乎公道正义,希望在场诸位,无人存侥幸之心,更无人行违纪之事。”
他的目光并未停留,而是继续如鹰隼般扫视四方,声音带着隐隐的压迫。
“作弊者,轻者驱逐考场,重者,革籍,终生不得入仕。更有甚者,本百户手下的人绝不会姑息,法纪之下,绝不留情!”
他的话音刚落,在他身后手持长枪的士兵站得笔直,目不斜视,寒光点点的兵刃无声地提醒着考生,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在严密的注视中。
这场考试,明显透露着不同,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但这种情形下,考生也不傻,丝毫不敢轻举妄动,老老实实等候。
直到第三声炮响,这位学政言简意赅说了两句,考棚大门才打开,开始挨个点名、检查、唱保,然后拿着座位木牌号和答题纸,依次有序进场。
待考生全部进场后,考场大门贴上考棚印,正式关上大门。
除非到时间,否则发生任何事,都不能开门。
毕竟来过一次,熟门熟路,林向安拿着木牌座位号,去寻找自己的号舍。
他的木牌上写着东三区十一号,也就是东区第三排,第十一个座位。
每一排木桌子上,已经用小木牌标明了座位号,是按照天干顺序标注的。
他手里的木牌对应的座位是丙十一号。
位于中间,不好不坏。
松了一口气,远离了厕号,署日的臭号,可比府试时要可怕。
唯一的缺点就是不通风,非常闷热。
检查了一下号板,简单打扫了一下,把考篮里的笔墨纸砚取出来,放到自己习惯的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院试一共四场考试,这是头一场,需日暮前交卷。
头场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会放榜。
能在榜单上找到座位号的,继续接下来的考试,依次下来,一共三场覆试。
头场依旧是四书题二篇、试贴诗一首。
是由士兵举着牌子,在考场里行走,供考生查看。
第一道四书题,选自《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是《中庸》开篇的第一句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原文大致解释的性、道、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人类的行为的根本原则,它不可能在一刻之间脱离。如果可以脱离,那就不是“道”了。
君子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可以使宇宙万物达到和谐。
个人的道德的修养和行为的和谐,是影响社会的根本力量。
这题目估计要考生阐述“性与道”的关系,理解人性、道德修养及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