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要卖了,肯定得买些盖碗回来,林向安和他爹商量好后,就回屋睡觉了。
双皮奶一经上市,就卖的很快,尤其是限量后,更是供不应求。
但林向安没让家里多做,就限量,让人产生一种错觉。
那天冯辰带回去孝敬给了他娘,冯夫人很喜欢吃,一次举办闺房聚会,就特意让人买了些来,至此在闺阁小姐中受欢迎起来。
只是每日限量,得早早让家里下人来排队购买。
半个月的时间,林家豆腐坊的生意渐渐走向了正轨。
期间翠云楼的管事特意上门道歉,并且诚心诚意要合作,林向安让他爹故意晾一晾那人。
那人急的要死,告爹爹求奶奶,让他爹高抬贵手,就卖豆腐吧。
早先只有求人买,如今还有人求着卖,真是活久见!
最后管事被换了,重新来了一个人,特别客气的和他爹谈单子,而且还没有压价,和冯家一个价格。
在这呆了半个月,他五伯王三平在送货的时候,明白少买和多买价格的差异,便询问王四顺,能不能从这里低价进货,自己拿出去卖?这样赚个差价。
当王四顺把这事告诉林向安的时候,林向安这才想起来代理商的模式。
“爹,五伯真是有想法,我原先还记得这事,但后来事多,都忘记了。”
在古代,大多数人基本上一辈子呆一个地方,偶尔出个远门就是去镇上或者县城。
没有互联网,无法打破区域界限买东西,只能在周边买。
那么分不同区域去卖,不用开店铺,就简单的小摊贩,串街走巷叫卖,这样林氏豆腐就能覆盖全镇了,以后还能覆盖其他地方。
办法就是招代理商,手把手教怎么卖豆腐?而且卖不完,可以当天把豆腐退回来,换新的豆腐,退回来的豆腐就做成卤豆干或者豆腐乳。
没有压货成本,只有进货成本,卖出去赚到的就是自己的,而且还有人带,这不就给有想法的人提供机会吗?
“咱们可以找零售卖,之前我就想让桥表哥自己学会了,去集市上卖,但他现在小,还无法独立。那边少了咱家,那两家豆腐生意变好了。可以找一些想卖的人,比如:进50斤豆腐,咱们给他切好,他就拿出去卖,成本就2文钱一斤,他卖完自己还能赚50文,其他的根本不用操心。”
王四顺听完儿子的解释,瞬间理解这个思路。
他当初不想种田,就出来找活计,都是重活。后来得人帮忙,这才找到稍微轻松的活。若当初要是有这样的买卖,他肯定会去试一试的,反正成本也不高。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是可以这样做。那怎么教他们卖?”
“首先定位,他要在哪里卖?如果两个人重叠,那肯定有冲突,所以尽量在不同的区域。比如咱们镇上,我们这边是北面,但东面、南面、西面,我们过不去,他们可以过去,一个一个制定计划,咱们不是谁来都行,还要筛选人。”
这就是普遍的厂商和代理商的模式,就这样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但古代每个地方土豪乡绅盘踞,打开一个市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得通过里面的熟人运作,才能慢慢铺开。
也不用那么远,先把镇上和村里覆盖,到时候再去县里。
“得先弄一个样式出来,后面直接参照。五伯既然提出来了,他是想让五伯母来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