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收拾好东西,就往外走,碰到温伯杰和吴卓,于是一起往大门口走去。
在门口,林向安瞧着好几辆马车等着了。
看着吴卓、温伯杰告辞上了马车离开,只是让林向安意外的是,宋桐也上了辆马车回家。
能坐马车,说明家里也有钱,干嘛是这种懦弱胆怯的性格啊!!!
这时,王四顺驾着驴车过来,歉意笑着。
“儿子,爹来晚了!走,咱们回家,今天第一天上学,家里给你做了好吃的!”
看着老爹额头上还有汗珠,就知道是匆忙过来的。
“爹,我也才放学,没等多久!”
“咦,赵小公子,家里人没来接吗?”
林向安解释道,“爹,阿泽想跟着我一起回去,孙伯就没来接他!”
“行啊,那一起,赶紧上车。”
“叔,谢谢您,不过您喊我赵泽就好了!”
回去的路上,三人有说有笑的。
把人送到赵家大门口了,父子俩才回家。
到家第一时间,和奶奶打了招呼,就去看望林秋兰和弟弟妹妹。
林秋兰身体已经好了很多,能站起来走动了,只是坐月子,家里人不让她出房门。
两个小家伙依旧吃了睡,睡了吃,偶尔哭闹,还算乖巧。
晚饭后,林向安回到房间,开始琢磨笔的事。
记忆中常见的笔:铅笔、炭笔、钢笔、圆珠笔、鹅毛笔,这几个中除了能找到羽毛,其他的都不好弄。
炭笔他能想到的就是烧好的木炭,也能写,但太容易脏了,他可不想字还没写好,弄了一手的黑。
思来想去,就只有两种笔能做,一个是钢笔的前身竹笔,一个是鹅毛笔。
家里只有鸡毛,压根不行,得要鹅毛,等回乡下碰到鹅了,再把几根毛回来试试。
不过鹅毛笔寿命不行,据说只能使用一两个星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好的选择,只能是竹笔了。
原材料只需要竹子,然后有把锋利的刀和磨刀石就可以了。
幸运的是,这一带到处都有竹子,细的、粗的都可以砍回来试试。
趁着天还没黑,林向安拿上家里的砍刀,就准备出门找竹子。
正在门口喂猪的王四顺拦住正要出门的林向安,问道。
“你拿砍刀干什么去?”
“爹,我想去外面砍两根竹子!”
就这小身板,能砍的动竹子?不过王四顺没说出来,免得伤他自尊心,便说道。
“你要砍啥样的竹子,我帮你砍去,你这手还要写字,别伤着了!”
林向安觉得老爹说的有道理,便等他喂好,然后两人一起出门,走了一里地,才寻到一片竹林。
找了三根细的,一根粗的,粗的还挺长,要是没有老爹帮忙,他这小身板怕是拿不回去。
回去的路上,王四顺纳闷问道,“你要这竹子干什么?若是想做啥,回头让你爷帮你弄,他会用竹子编东西。”
好吧,有这方面的人才,但压根不在身边,只能自己动手了。
“我想做个小东西,要是没做成功,回头再找我爷帮忙。”
回到家,林向安就指使老爹帮忙把细竹子砍成一小节一小节的,粗竹子放在墙角没管它。
家里没有匕首,只能用菜刀,但刚把菜刀拿到手里,就被林老太拿回去了,不许他拿刀玩。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赵泽在墙头树梢上喊他。
“向安,你明日几点去私塾?我和你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