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安朝这位族老轻轻鞠了一躬,毕恭毕敬地回道。
“叔公,小辈还未去私塾。家里人少,弟弟妹妹刚出生,想着帮父母分担一下,想着过些日子再去。”
听到这话王鸿轻微蹙眉,轻微训道。
“你这孩子,读书要趁早。虽说不是我族里的子孙,但好歹有点关系。四顺,这孩子看着不错,可送去读书试试,尽量早些送去。”
王四顺愣了一下,心里瞬间乐了,自家儿子打小聪明,但也没有指望走科举仕途,如今被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提醒,赶紧起身微微鞠了一躬。
“鸿叔,您放心,回去后我就和他娘商量,让他别操心家里,安心去读书。”
王老头瞬间精神,虽说不姓王,但也是亲孙子。
他这位族里的二哥,也是读过书的,有些才华,考中了秀才,可惜生不逢时,前朝荒芜,贪污严重,被人牵连进科举舞弊里。
后来还了清白,但还是丢了功名。
着实运气不太好。
之前王和义就是被他劝退回来的。
被他看好,那希望就要大一些了,原本还碍于面子,瞬间丢到老远。
轻咳一声,慢悠悠地开口。
“咳,既然二哥这样说,四顺你可上点心,读书可是大事。林家要是需要帮忙,回来吱一声,可别耽误我孙子去读书。”
“至于田地,你们三兄弟已经分好,都没意见了。我们老两口的田,就留一半给四顺。这田不能卖,若有天四顺不在了,这田依旧会回到王家。”
老两口留了十亩田,一半就是五亩,比最开始的田还多两亩。
三房和五房也才分了七亩田呢。
不过心里没有什么不乐意,毕竟不分给王四顺,也轮不到他们。
未来田也依旧是王家的。
倒是大房变了脸,刘小红想要说什么,但被王大良拉住了,这时候再反驳,只会让家里人厌烦。
既然大势所趋,还不如率先表态,缓和一下。
“爹,我们大房没意见!”
紧接着王二雷和王三平也开口,异口同声道。
“爹,我们也没意见!”
“好,既然都没意见,村长和两位族老做个见证,老六不种地,都是家里人打理,以后每年就按收成的三成补贴给他。”
平白多得了两亩地,王四顺更是欢喜,真是养了个好儿子啊!
回去得和他娘赶紧商量读书的事。
“爹,就按您说的办,我没意见!”
至此分家的闹剧才结束,不过有人喜有人忧。
等父子俩赶车回家时,驴车上的原先装豆腐的桶里,装满了当季的新鲜蔬菜:茄子、黄瓜、菠菜、扁豆、葱。
离开前,王四顺偷偷去给他爹娘屋里,又给了半两银子,不过两老口没收,说是让他留着给林向安读书。
王老爷子特意叮嘱他,回去赶紧让他孙子去读书,不许耽误。
家里的刚出生两小孩要是没人带,就让王老太过去帮忙。
王四顺连连应下,不敢提儿子在集市帮他卖豆腐,这要让王老爷子听到了,非要抽他不可!
刘小红恨恨地看着王四顺父子的驴车,从家门口离开,心里不禁咒骂林向安。
这还没读书,公婆就偏心这小子了,万一考上怕是得供起来!
王和仁看着六叔和堂弟得意回去的身影,眼神一暗,不知道想什么,连身边人喊他都没听见。
大中午的,在回去的路上,王四顺时不时看着儿子,笑呵呵的。
“爹,看路,前面有坑!”
“得嘞,儿子!今天你可得我长脸了,咱平白无故多了两亩地!
“哈哈,是我的好儿子,还真随了我!”
自说自话,脸皮比城墙还厚,不过林向安也没反驳,看着老爹熟悉的面孔开始沉思。
当年考上小升初,考上了重点初中,他爸妈也是这么高兴,说是开车出去旅游,给他庆贺,结果遇到了车祸。
希望这辈子爹娘能够长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