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义都13了,一大小伙子了,认了几个字,被赶回来了。
还真当他儿子是读书人,老偏袒着,常使唤她儿子去做。
三房和五房干最苦的活,大房干最少得活,还说他们占她儿子的便宜。
王和仁在镇上做伙计赚钱,大房就要送小儿子去族里读书。
结果压根不是读书的料,被族里的叔公劝退,灰溜溜的回来了。
认得几个字,自诩是读书人,说是以后要到镇上当账房呢!
这不孙媳妇生了儿子,又将打算放到了孙子身上。
打算让大家一起供着,想得美,啥好事都让她一家占着。
她还想让儿子去读书呢,一提就是穷!
“是啊,四顺说要入赘时,家里意见最大的就是大嫂!挖空心思把六弟活计抢到了手,结果这次分家,爹娘说给小弟留三亩水田,她不乐意了!”
王三平对大房两口子,也挺烦的。
一个长子名头,占了家里所有好事!别看大哥闷葫芦,但心最黑。
于是他和老三一起,两人合伙,就闹着分家。
老两口被吵的没办法了,就同意了。
分家,最重要的分田地。
爹娘自己留了一份,大房得一份,他和三哥一人一份。
但爹娘想在自己的份上,给王四顺匀出去三亩水田。
但这分出去的田是不能卖的,未来老六去世了,田得还回王家的。
老两口去世,这田地都是大房继承。
若是王四顺得了这三亩田,是要重新分配的,并不归大房。
如今王老太说拿三亩留给王四顺,大房怎么乐意。
“反正地也不归我们,给你六弟也挺好的!虽说去做了上门女婿,但每次回来,都是提着真金白银的东西回来。”
“倒是你那好大侄子,去镇上工作了,每次都空手回来,背地里偷偷给自家人买,咱儿子都瞧见好几回了!”
有几次王和智碰到王和义偷偷吃东西,心里不舒服,你也没办法。
吴春娘对大房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行为,气的牙牙痒。
而且家里的徭役,总是他们两兄弟轮流去,大房那边总出事故。
比如原本大房要去,结果前一天就去山上摔了腿,而另一个在镇上要工作。
最后只能落到三房和五房头上。
“分家,分了好啊!”
王三平不禁感叹,“如今看来六弟有眼光,虽说入赘林家,但日子越过越好!你看六弟父子俩的衣服,穿得比乡下人体面多了,镇上住的也是青砖瓦房,吃的就更别说了!”
刚开始的时候,吴春娘还觉得王四顺蠢,自己明明有收入,还非要入赘看人脸色。
如今想来,林家是好的,不然也不会让王四顺每次都提那么多东西回来!
听说还去两个大姑姐家,一算下来也是不少呢!
“你六弟精着呢,你们兄弟俩感情好,回头你问问他,有没有其他门路?”
两人的声音倒是小了下来,想着能不能让王四顺帮忙,以后也给自己儿子弄个差事之类的。
正全神贯注地听着,突然背后有人拍了一下林向安的肩膀。
吓了一大跳,差点要尖叫,拍了拍胸脯,还有一丝理智尚存。
“你在这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