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排下的粪便,以及人类的粪便,定期会有人上门来收,这是天然的肥料。
价格低,但蚊子再小也是肉,能赚个零花钱。
和王四顺算理清账后,再交给林老太管着。
林老太掌管家里的财政大权,大的支出都是找林老太要钱。
不过每个月底,林老太会给林秋兰和王四顺月钱,两人总共一两银子,留给小家庭买东西。
早年镇上人少,这边地偏僻,林老爷子买了地,自己盖的房子。
最先盖了一间青砖瓦房,后面又加了两间,之后又盖了东厢房,最后围起来。
西北角盖了猪圈、驴棚、鸡笼。
留了一块菜地,种些蔬菜和小葱,被竹栅栏隔开。
差不多二十年,一点点修建,才有了今天的类似四合院的格局。
新上任的知县比较有远见,将港口扩建后,道路也修好了。
这一带来的商人路过的多了,周边的地渐渐被人买了盖房子。
人来了,镇上也越来越繁华。
家里清点收入,根本不避讳林向安,大人只当他小不懂。
实际他脑海里把家里收入情况,盘算的清清楚楚。
家里多了两个孩子,后面的支出也会变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他若是去读书,这又是一笔长期投入,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负担。
家里做豆腐每日产量已经最大化,毕竟豆腐做起来非常辛苦。
先要泡软,再用石磨磨,即便有驴,但很费时间,之后还要煮、点卤,最后成型。
黄豆是个好东西,蛋白含量高,不吃肉的情况下,是能够通过黄豆来补充人体营养,深受大众喜欢。
而且它能发芽成为豆芽,成为蔬菜。
除了做成豆腐外,还能制成豆浆、豆花、豆腐皮(千张)、豆干、腐竹。
然后豆腐发酵制成毛豆腐、臭豆腐、豆腐乳等等。
能了解这么清楚,还是之前困家里出不去,网上查找资料,琢磨研究过的。
他有心想让家里扩大生产,增加产品种类,但年纪又太小,还只能停留在想的阶段。
产品多元化,铺子做大做强,到时候找靠谱的人来帮忙,他的父母也能轻松一些。
现在赚的都是辛苦钱!!!不亚于种田!!!
每天半夜家里人就要起来忙碌,一大早天刚亮,就给人送豆腐过去。
然后还要回来将摊位拉到港口集市。
“儿子,想什么呢?叫你半天,没反应!”
见林向安坐着发呆,王四顺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这才反应过来。
屋里只剩爷俩两个人。
“哦,没什么。爹,怎么了?”
“明天早上送完豆腐,和爹一起到你大姨和二姨家报喜,还要回一趟王家坞报喜!”
大姨和二姨都嫁到了周边村子,同一个方向,距离稍微近些,个把时辰就能到。
但王家坞和他姨家方向相反,从家这边过去也就一个时辰。
若是先去姨家再过去,天黑了还不一定能赶回来。
“爹,咱们要留宿吗?”
王四顺想了一下,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得去看看爹娘,住一天也好。
“咱们住一宿再回来,明儿让你小姨过来家里帮忙照看一二!”
家里没人,只能王四顺来回跑,豆腐生意要耽搁两天。
“儿子,你也五岁了,家里这些年攒了些钱,你娘和我商量着,想送你去读书?你想去读书吗?”
林秋香之前和他提过,但因为孩子太小,就在身边多养几年。
大一点虽然启蒙晚,但好歹先平安长大。
这孩子有个好歹,那真是完了!
如今看他在集市能够独立卖豆腐,也不怕人多,人懂事,可以考虑让他独立去上私塾。
怕林向安不懂读书的意义,王四顺解释道,“读书认字可以考科举,考中了能当官。即便少学点,那以后赚钱也能稍微容易点,不至于像爹这么辛苦劳累。”
“爹,我知道读书是好的。但咱们家多了弟弟妹妹,他们还小,娘要照看孩子,奶年纪大了,您一个人忙不过来,我能帮您分担一点。”
林向安深思熟虑之后说道,“等他们大一点了,我再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