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战成功劝降了袁宗第,对方手里掌握着十八万大顺军队。
其中包括三千老营骑兵,三千老营步兵,这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还有三万参加过多次战斗不死的准精锐,这些兵也有很强的可塑性。
剩下的十四万多人皆为炮灰,价值不是很大。
袁宗第跟沈战说他投降前需要一个时辰的准备时间。
这段时间里他会亲自说服一些人,也会亲手杀掉一些人。
等沈战再回来的时候,袁宗第的军营里便只会剩下一种声音。
乾清宫,沈战先一步回来向崇祯复命。
“回禀陛下,袁宗第将军愿意弃暗投明。
按照约定他会在一个时辰后向我大明投降。
届时我军只要顺利接收了这十八万降军。
那么李自成的失败便注定了!”
“好,沈爱卿真是太出色了!”崇祯激动得拍着桌子站了起来。
率领京师军民打赢了一场百万人规模的战争。
这样的丰功伟绩快把崇祯给爽死了。
回想过去十六年的瞎JB指挥和连战连败崇祯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沈战低头看地,对崇祯抹眼泪的行为视而不见。
崇祯激动过后又担心起收容降兵的问题。
“沈爱卿,那袁宗第有十八万大军,我们该如何处理?”
沈战对此早有规划,于是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陛下,以臣预计那建奴不久后便会跨过长城进犯我大明京师。
因此臣准备将锦衣卫扩充至两万人。
另外臣还建议大将军黄得功趁机将其麾下的野战部队扩充至六万人。
剩下的可以让兵部尚书史大人优中选优,充实京师的防卫力量。”
沈战很贼,他将好处全都划给了自己,黄得功以及史可法。
黄得功擅于野战,史可法擅于守城,且二人皆忠心于大明。
这二人的实力变强了才能保证大明不被满清八旗灭掉。
至于沈战自己,他的发展思路还是走精兵路线。
将锦衣卫不掺水地扩充到两万人对他来说刚刚好。
崇祯掰着手指头计算了一下。
自己的亲军勇卫营有一万人。
沈战的锦衣卫扩充到两万人。
王之心的东厂有两千人。
黄得功的野战军扩充到六万人。
再让史可法编练一支六万人的京师卫戍部队。
这加巴加巴就是十五万两千人的兵力。
在无人勤王的情况下, 貌似守住北京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沈战:那是在陛下您不亲自下场微操的情况下!
孙传庭,当世名将,手握二十万剿匪大军。
崇祯一个微操把孙传庭给微操没了。
洪成畴,当世名将,手握十三万大军打了一场松锦大战。
对面的皇太极同样是十三万兵,没有太好的办法对付洪承畴。
然后崇祯又一个微操把洪承畴给微操没了。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
要不怎么说大明的武将不敢进京勤王呢,全都有阴影了。
崇祯自嗨之后全盘接受了沈战的建议。
“沈爱卿,接受袁宗第投降一事便由你全权负责。
切记尽快将其军中精锐消化掉,以免节外生枝!”
“微臣领命!”沈战躬身行礼后离开了乾清宫。
沈战将杜寒,张伟,高文采和王忠四个营长全都叫了过来。
“每营扩充至三千三百人,跟本指挥使去挑人!”
杜寒等人一听顿时两眼放光。
顺军中的精锐可是不少。
这要是让他们几个先挑,扩充人数后的锦衣卫可就太强了。
未时(下午一点)。
沈战率四千二百锦衣卫出德胜门,他此次带来了崇祯给袁宗第的圣旨。
“袁宗第接旨!”
“罪臣袁宗第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袁宗第下跪接旨,他麾下的所有将领和士兵皆随之下跪。
那些不肯降的已经被袁宗第先一步送去见阎王了。
这一刻,局势彻底稳了。
圣旨的内容就两条:
第一,封袁宗第为大明的兵部侍郎,正三品大员。
之前承诺的金银,良田,豪宅统统有效。
第二,随袁宗第一起投降的顺军全部洗白上岸成了官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