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抄家王 >第83章 充满智慧的朝臣,耳朵软的崇祯

第83章 充满智慧的朝臣,耳朵软的崇祯(1 / 2)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官道桃花缘太古神王他的羽毛使用法我的极品老婆温柔潮汐[先婚后爱]女政府办主任我哭了,我装的[电竞]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九皇子:开局推到女皇妃修真界幼崽求生指南

沈战到达乾清宫时,正有三位朝中重臣极力劝谏崇祯立刻关闭内城城门。

这三人分别是:

定国公徐允祯

礼部侍郎魏藻德

工部侍郎叶初春

此时的崇祯已经被说动了,因为史可法不在他的身边。

史可法正在内城和外城相连的三座城门处组织民众撤往内城。

有史可法带兵进行组织和动员,外城民众会以最高的效率井然有序地撤入内城。

否则一旦发生大规模拥挤和踩踏事件,估计没几个人能进得了内城。

也就是说史可法并没有如沈战想象的那样跟大臣们在皇宫里扯犊子。

崇祯为什么会被说动,因为徐允祯、魏藻德、叶初春三人的观点看上去都很有道理。

徐允祯的说辞是:“陛下,贱民的性命不值得珍惜。

如果因为放外城贱民入内城而耽误了关城门的时间。

那么内城恐有被流贼直接攻破之危险。

再说了,放几十万贱民入内城除了消耗粮食也没什么实际作用!”

崇祯一听对啊,外城有六十多万平民。

这要是全部放入内城还不是得皇家粮仓供他们吃饭嘛。

要是这样的话还不如少放一些进来,或者干脆不放。

不过呢,因为崇祯始终有一颗做明君的雄心,所以他有点犹豫要不要放弃外城的老百姓。

这时礼部侍郎魏藻德站出来补了一刀。

他的说辞是:“陛下,史可法下令外城民众放弃粮食辎重空手入内城。

届时内城粮食紧张必然要实施粮食管控。

一旦八十多万民众因粮食不足的问题发生民变。

臣恐皇城会被暴民冲垮。

届时我大明必亡于这些暴民之手!”

崇祯一听有道理啊!

八十多万民众聚集在内城,朝廷勉强能保他们不死就不错了。

天天吃饱吃好那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有心人煽风点火必生祸端。

冲垮皇宫的说法有点过头了,一万勇卫营将士也不是吃素的。

问题是这些暴民去冲击内城的粮仓崇祯也受不了啊。

那些粮食按照计划能吃到二月初四。

要是全让暴民们给祸害了,这大明京师可就没法守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耳朵根子发软的崇祯已经倾向于尽早关闭内城的所有城门了。

幸好他还有一个顾忌,那就是黄得功手里的五万大军和外城城墙上的一万多守军。

老百姓崇祯可以不要,这些战兵他必须得要。

所以崇祯内心的真实想法是让黄得功带着大军往内城逃。

一旦黄得功的大军入了内城,那就立刻关闭城门。

工部侍郎叶初春因贪生怕死的缘故极力主张早关城门。

他的说辞是:“陛下,内城居住的皆为我大明的达官贵人。

身份差一点的也是巨富商贾。

平民的数量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为前面这些人服务的。

若是骤然放五六十万平民入内城。

那么光是住宿问题就能把工部给拖垮。

第一,工部没有足够的物料和人手给涌进来的平民盖临时居住点。

第二,若是平民们有组织地冲击官员和富商府邸。

那么我大明内城不战自乱。

请问到时候官兵是先镇压城内的暴乱,还是先上城墙御敌。

攘外必先安内,因此臣建议为了内部的稳定拒绝外城的平民入内城!”

崇祯一听有道理啊!

这他喵的冬冷寒天的,把几十万百姓放入内城却不给他们提供住处。

这些眼看着就要被冻死的百姓不闹事才怪呢!

几十万人参与打砸抢,强占官员和富商的府邸。

那种景象崇祯光是想想就觉得恐怖。

不行,朕不能因心软而酿下大祸。

到这里崇祯基本上下定了关闭内城城门的决心。

正当他准备派太监给宣武门、正阳门和崇文门的守城将领传旨时,沈战及时赶到。

崇祯一看到沈战顿时感觉有了主心骨。

“沈爱卿,你来得正好。

大臣们多有建议朕及时关闭内城城门者。

朕觉得众爱卿说得甚是有理。

朕准备让黄得功立刻带兵入内城。

然后就关闭内城城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重生大明1635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大明抄家王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镇国世子爷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