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三,王继荣率17万农民军抵达北京城外五里处。
王继荣没有急着攻城,而是让大军休息一晚,养精蓄锐。
腊月十四,王继荣辰时(早上7点)便亲率十五万大军进攻北京城。
他的大营里只留下两万人看守粮草。
这显然是要毕其功于一役!
话说王继荣的火炮、大型攻城器械、云梯全都不充足,他要拿什么攻破眼前的北京城呢?
答案是王继荣赌城内一定有人投降开城门。
在之前攻打平定州,真定府,保定府时都是这样。
只要农民军这边一吓唬,城内的守军立马就投了。
大明朝的士兵领不到饷,百姓吃不饱饭,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度低得可怜!
一个时辰后,王继荣的十五万大军列阵完毕。
位于最前方的是十个步兵方阵,每个方阵三千人,共计三万人。
这些方阵十分有讲究。
第一排并列五个方阵,其中的一号、三号和五号方阵正对着左安门、永定门和右安门。
但凡任何一座城门打开,农民军就可以一股脑地冲入城内。
为了追求最佳的破冰效果,这一号、三号和五号方阵里的九千人全部都是李自成的老营士兵。
第一排的二号和四号方阵全部由降军和流民组成,他们的任务是跟在主力身后补刀。
第二排的五个三千人方阵同样是降军和流民的混合体。
在王继荣看来,只要前面这三万步兵冲进北京城内一番砍杀,北京城内的守军基本上就废废了。
真不是王继荣看不起明军,主要是之前的每座城池都是这么打下来的。
三万步兵再往后就是王继荣亲自率领的一千精锐骑兵。
另有两千精锐骑兵游弋在大军左右两侧。
而王继荣身后是整整十万步兵,在他看来这些步兵就是吓唬人的,估计最终用上的几率不大。
“喊口号,吓死明军!”王继荣大声命令道。
“喊口号!”
“喊口号!”
得到旗语通知后,最前列的十个步兵方阵开始挥舞着刀枪高声呐喊。
“投降不杀,抵抗屠城!”
“投降不杀,抵抗屠城!”
前面的三万大军铺天盖地的呐喊,声势极为恐怖。
但凡胆子小一点的人估计会直接被吓尿。
事实也是如此,北京外城南面城墙上站了三四千名守军,此刻有一半人已经被吓尿了。
至于说辅助防守的民兵更是有掉头跑回城内的冲动。
正当明军士气一落千丈之际,一抹明黄色出现在城头。
“啊,皇上来了!”
“真的是皇上,皇上登城了!”
霎时间,永定门城头一阵骚动。
在勇士营精锐的护卫下,崇祯带着朝中的文武大臣登上了城头。
位于崇祯左侧的是一品武者庞子晋,右侧的是沈战。
庞子晋是崇祯手下最坚固的盾,沈战是崇祯手中最锋利的刀。
一刀一盾护卫左右,崇祯略感心安。
紧跟在崇祯身后的是史可法和黄得功二人,这是守城的两位指挥官。
在后面才是一大群文臣武将,这些人里有一多半都被吓得瑟瑟发抖。
面对列阵整齐的十五万大军谁能不害怕呢!
看到皇帝出现在城头,城下的十五万大军顿时没了声音。
在封建时代皇权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这种血脉上的压制不是轻易能改变的。
“艹,崇祯小儿找死!”站在高台上的王继荣怒骂道。
这一幕真是太让王继荣意外了,在他心中皇帝应该是个胆小怕事的窝囊废才对。
大明这边,崇祯的出现立刻提振了守军的士气。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城头上的守军哗啦啦跪下去一大片。
“众将士免礼平身!”崇祯中气十足地说道。
今天他可是带着剧本来的,编剧就是他的第一福将沈战。
提前看过剧本的崇祯不得不说一句:“沈战这小子是真他玛德有才!”
当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崇祯身上的时候,属于崇祯的装逼时刻开始了。
“流贼军乃一群乌合之众尔!
谁敢出城为朕杀一杀那流贼军的锐气?”
“啥玩意?”文武百官皆尽错愕。
他喵的城外可是站着足足十五万流贼大军,且气势正盛。
这个时候谁要是敢出城老子立马给他磕一个。
正当群臣这样想的时候,沈战立刻出列说道:
“臣锦衣卫指挥佥事沈战愿出城野战,恳请陛下恩准!”
“啥,这哥们儿脑袋让驴踢了吧?”群臣再次错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