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花开的正好,一阵风吹过,落英缤纷。沈如云坐在廊下的罗汉榻上,正在翻看账本。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案几上,将她眉眼间的认真神色照得清晰可见。
"太子妃,这是今日各处送来的月钱。"春杏将一摞账册整整齐齐地放在案几上,又给沈如云添了杯温热的茶水。
沈如云抬眼看了看天色,阳光正好:"今日怎么送得这么早?往常不都是下午才送来的吗?"
"是太子特意吩咐的,说让各处早些送来,好让太子妃您看完了能歇歇。"春杏笑着回道,眼中满是欣喜,"太子说您这些日子为府中事务操劳,得让您多休息才是。"
沈如云闻言,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自从她接手太子府的产业,太子处处为她着想,连这些小事都记挂着。想到这里,她的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翻开账册,沈如云仔细查看。从庄子到铺面,从人员开支到物资调配,每一笔都清清楚楚。这半年来,在她的管理下,太子府的产业蒸蒸日上,较之前年收益翻了近一倍。
"桂琴,把去年同期的账本拿来我对比一下。"沈如云一边在账册上做着标注,一边吩咐道,"我记得去年这个时候,西郊那几个庄子的收成并不好。"
桂琴应声而去,很快捧来一摞旧账册。沈如云仔细对照,发现今年各个庄子的收成都有所提升。尤其是她亲自走访过的几处,收成更是翻了一番。
"太子妃真是好眼光,"春杏在一旁感叹道,"您让张管事去管那些庄子,现在可都红火起来了。"
沈如云点点头:"张管事确实是个懂行的。"
沈如云想起接手太子府产业时的情形。那时候各处都乱糟糟的,每个庄子都有自己的账目方式,连个统一的章程都没有。她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把所有的账目理顺。
"奴婢记得那会儿,太子爷可是把府里几个老人都得罪了。"春杏一边收拾账本一边回忆道。
确实如此。当时几个老管事不服沈如云年轻,觉得一个女子怎么能管得了这么大的产业。太子却坚持要让她来打理,还把那些倚老卖老的管事都撤了职。
"那会儿可不止是府里的老人有意见。"桂琴也凑过来说道,"外头那些庄子的管事,一开始也不大愿意听太子妃的。"
沈如云想起当初去各个庄子视察时的情形,不禁莞尔:"那时候确实不太顺。不过现在不是都好了?自打张管事来了之后,那些庄子的收成可都翻了一倍不止。"
"那是因为太子妃眼光好。"春杏笑道,"别人都说张管事是个女子,不适合管事。可太子妃偏看中了她的才能。这不,现在那些说闲话的人,都被太子妃的成绩打了脸。"
桂琴也点头道:"可不是?前几日我去街上,还听见那些商户说,现在太子府的产业是越做越大了。"
沈如云笑着摇摇头:"有些话也不能全信。不过这半年来,府里的进项确实比从前好了不少。"她翻开账本,指着其中一页说,"你们看这里,光是这个月,比去年同期多了将近三成的收入。"
春杏看了看账本上整齐的数字,赞叹道:"太子妃真是有本事。这些数字奴婢光是看着就头晕。"
"这有什么难的?"沈如云解释道,"无非是收支要明白,账目要清楚。最重要的是用对了人,给足了信任。就像张管事,我给她全权处理庄子的事务,她自然也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