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眼前的要务是如何合适表达感恩。
考虑到直接给予过多会显得太随意而招致误会,还是慢慢回报较为恰当。
考虑到当下的状况并不富裕,罗建国计划每次少量但长期地进行帮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罗建国把从空间里取出的食物整理好后告诉妈妈说想要去报答邻居们的帮助。
罗慧珍听到儿子这样说之后表示支持,并具体指出了每户适合带什么去:
- 给老林家送去二斤白面外加十斤玉米面粉,因为对方之前帮忙给了大约一斤半的白面;
- 周婆婆处除了软口点心一袋,再带五斤玉米粉作为感激;之前收到钱已经归还,但周婆拒绝了再次赠送红包的机会。
- 铁锤家的东西虽然很少但是情感深厚,可以多带些粮食,比如十斤玉米粉就好。
再让朵朵和果果去拿几块奶糖来。
在四合院里,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罗建国来说,这不同于她前世独行的生活方式,她发现人际关系远比想象中的复杂多变。
确实,正如傻柱所说,世界上最聪慧的人往往都是经历过风霜的寡妇!罗慧珍能在四合院带着朵朵和果果好好生活,也得益于她的生存智慧。
罗建国提着一些粮食首先拜访了王铁锤家。
王铁锤家中一贫如洗,他正与大女儿和小女儿准备就着简单的米汤过活。
小女儿望着清澈见底的米汤哭诉:“爸爸,这个我吃不饱!”
“乖,明儿爸爸去给你买窝窝头吃,今天就将就些吧!”
王铁锤安慰着。
因为一系列的社会变动,王铁锤失去了工作,几乎已经把所有可以换钱的东西都卖光了。
“王叔,我是建国。”
听到声音,王铁锤站了起来看向门口,“建国?”
看到罗建国的状态,他松了口气,“你妈妈说你的病好多了,我还半信半疑呢。”
望着他们餐桌上的食物,罗建国连忙取出带来的粮食,“王叔,我记得前几次我家困难时承蒙你的援助。
我现在身体恢复也能 谋生,这次是来还粮食的。”
看着眼前十几斤的玉米面,王铁锤面色微红,连连摆手:“不能要这么多,我只能帮你那一点而已。”
但罗建国坚持道,“王叔,在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最为珍贵。
你也该给小曼她们改善下伙食啊。”
最后,看着他的两个闺女充满期待的眼神,王铁锤咬咬牙收下了,对建国深鞠一躬,连声致谢!
朵朵和果果从建国背后窜出来,“妞妞姐姐,哥哥给了我们奶糖,一起吃吧。”
说着便把手里的糖果一股脑地放进妞妞口袋。
想说什么的王铁锤还没出口,三人早已离去。
“哥哥,我们下一家去哪家?”
果果追问。
“去周婆婆家呀。”
周婆婆就住在这间小屋子旁边的一个狭小角落。
路过聋老太太家门口时,她伸手就想去取那些点心。
“建国,老祖宗有福气呀,给我送来点心?”
罗建国侧身闪开了,“老太太,这不是您的,是给周婆婆的礼物。”
这位老太太听力选择性超强。
好听的话她全听见,不想听的根本当聋子。
她高声喊叫吸引了四合院不少邻居的目光。
“建国多孝顺啊,特地买东西给我这老婆子看。”
老太太试图以此博取同情。
如果按这个逻辑,罗建国若不给就是不敬老不孝顺。
然而此时的罗建国提高了音量回应:“老太太,这真的是给周婆婆预备的,当时我和贾家的婚姻危机中,她挺身为我说话;在我重病期间,也是她帮助了我家。”
面对这番情景和言辞,围观邻居都不禁点头赞同。
老太太一走,罗建国便转身对妈妈说:“妈,我问你一下,咱家当初落魄时,院里的老祖宗可有帮过我们?若真有这份情谊,我定当视她如自己老祖宗一般尊敬!”
罗建国这一番话,声音洪亮,吸引了四合院不少人的注意,大家纷纷探头来看热闹。
不少街坊私下议论纷纷:
“哎,当初要是老太太肯出来说句公道话,贾东旭怎么可能会截胡建国和秦淮茹的婚事?”
“可不是嘛,建国为了这段婚事可是付出了不少努力,不过大爷总说,那聋老太太在我们院子一直备受尊敬,这次居然不出面,倒有点奇怪。”
没想到被罗建国这么直接指出真面目,聋老太太灰溜溜地拄着拐杖回屋了。
随后,罗建国拎着点心到了周婆婆家,刚才的事情周婆婆也都听到了。
周婆婆感叹地说:“建国啊,你不该得罪聋老太太呀,她是五保户,而且当年给军人做过鞋,连街道办的王主任都给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