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结伴而行,到了岔口各自分开。
许毅提醒一句:“大哥你也该给我找个嫂子了。”
不知道许远听没听见,反正没动静。
-
流民村的一座小院子里,房子比许毅的泥巴房还要破。
只有一间房,几块土坯垒在床下,上面架着一口铁锅,就是灶台了。
旁的啥也没有,空荡荡的空地。
许旺和胡庆之此时正坐在灶台边的小马扎上,抱着饺子碗往嘴里塞。
“二哥,你咋来啦?”
胡庆之和许毅熟悉了,也不搞文绉绉那套了,“许小子,你这是?”
许毅篮子里的东西遮都没遮,一眼就看了个全, 全是好东西。
许毅也不瞒许旺,直言道:“胡老师,我改主意的。我想请你当我家人的老师,不开私塾了。等我建了院子,我给老师留一个单独的小院,望老师能答应。”
他把刚才的考量跟胡庆之全盘托出,也不说什么家国,大义,“我想护好家人,若力有余之,报效朝廷在所不辞。”
保护不了妻儿父母,谈何报国。
说他自私也好,他心中自有杆秤。
胡庆之教书多年,接触都是达官显贵,世家公子,学书时个个扬言精忠报国,到最后国没报就算了,更有甚之投了外敌。
于他看来,那些人不够坦诚,亦不坚定,还不如许毅这般直白让人敬佩。
他深深的望着许毅,好似透过许毅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知道自己要的路,不怨不恨不动摇。
他哈哈大笑两声,少年铮铮志气感染了他,“好,有人管吃管喝,还有新房,如何不好。”
许毅大喜,拱手便要拜,被胡庆之拦住,“丑话说在前头,既然你这么有志气,那就别怪我严厉。”
“自然不怕。”
“你可忙的过来?”
“我挑灯夜读也不会耽误。”许毅说。
这话让胡庆之更为满意,“既然这样,你便二月下场先试试斤两。对了,你且等我一下..”
他开门进屋,再出来时手里拿了个翠色玉佩,“你拿着这个信物去衙门,找县令,把我寄放在他那的东西拿回来。”
“真没想到还有用上的一天。”
许毅虽不知道是啥,也点头称是,又嘱咐许旺好好读书,先打个好底子。
“二哥,你放心吧,等我给你考个状元出来。”
-
此时的三水村格外热闹。
有的人牵着毛驴,毛驴背上驮着两个用布带子拴在一起的大筐。
还有人骑着毛驴,抱着大筐一走一晃荡的。
还有赶着牛车的。
各式各样的都有,唯独一样的就是都朝着许家去。
这些人都是附近其他几个村的,昨天听卖花灯的人说三水村和流民村有钱了还不信。
结果晚上一看,家家户户挂着花灯,不信也得信了。
一打听许家收笋,和抢钱一样上山去挖,赶紧往这送。
有毛驴的牛车的去的地方远,还真挖了不少。
许毅到家,门口就围着一大堆人。
秋秋识字记账,许远打称,许大山结账,倒是丝毫不乱。
许毅忍不住咧嘴笑,猪肉饺子没白吃。
他大哥还挺有福气。
有了这些村民的加入,最近愈发少的竹笋突然又多了起来。
竹帘子又重新围在了牛车上,王安和认真检查,确定竹帘子压好,才往上倒笋。
他劲大,许毅刚搭把手一筐就进去了。
等装好车,王安和从车上布兜里掏出个苞米,给老黄牛塞嘴里,又摸摸它犄角,这才坐上牛车。
“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