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爬虫也见过,蜇人可疼了,村里人都躲着,谁也不想着抓了卖钱。
倒是村里的孩子抓不着蛐蛐就抓几个蝎子放一起逗着玩。
半个小时,筐满了,许旺也抓了三十来个。
许大山扛起一个背篓,打前头走,眼瞅着到家里的小路旁,便见许毅转了个方向。
诧异中,许毅开口,“爹,你先回,我去办点事。”
对着美滋滋盯着蝎子的许旺叫了一声,“小子,跟二哥唱戏去啊。”
唱戏?
-
流民村。
这个村里的人原本叫苏修村,是战乱时期纪念一个战士而命名的。
也是清远县的辖区,离三水村原本上百里,两年前村子里发洪水,冲了良田农舍,便逃到三水村附近。
改名叫了流民村。
月光明亮。
一个篱笆墙边,左右两个人争夺不休。
一人拔出土里的棍子,“王老头,你越界了,这是我家墙根。”
他拿脚往外屈屈土,顶出去一脚宽的地方划出一条线,“这才是你家老院墙地方。”
另一个不依,非说往外才对。
两人因为一脚宽的地方争的面红耳赤。
边上的大石堆旁,坐了不少人,名义上是晒月亮唠嗑,实际上是在看吵架的热闹。
那会电脑手机都没有,忙闲时候唯一的乐子就是扯扯别人家的家长里短。
这些人衣服上的补丁比许家人当时穿的还要多,还有不少破洞的。
没法。
他们是后来的,种的也是后来开垦的荒地,土地更为贫瘠,产点粮勉强糊口。
也没什么赚钱的道道,有心无力。
-
许旺坐在牛车上,不时瞥许毅,仿佛在用眼神询问什么时候开始唱戏。
又往前走了几分钟,许毅攥成拳头放在嘴边轻咳几声。
争抢声停止,纷纷朝着这边看过来。
许旺接到信号,脸上的笑容瞬间变成了愁色,跳下牛车。
叹了口气,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朝着村里人走了几步,扬声道:“大哥,这竹笋可真难收啊。”
“咱转了半天才收这点,50文一斤咋就没人愿意挖呢。”
小少年捏着个竹笋翻来覆去的对着月光看,周围人瞪大的眼睛。
那不就是竹根子里,埋着的笋吗?
50文?
天老爷啊,一斤能买十斤粮食了。
篱笆墙边上的人也不吵了,对视一眼,哼了一声。
随后走到人堆里,你捅咕我我捅咕你。
讨论声飘到坐牛车的许毅耳朵里,他扬声回答许旺,“50文钱收笋不少啦,没人挖咱就上别的地方收收。”
“快去啊,婶子,你快去问问。你可是咱村里的顶梁柱呐,50文钱一斤,这营生做梦都不敢想啊。”
这个婶子在村里是把好手,甭管男女都得给她一分面子,这会叫几个妇人一说,她也不能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