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
[感觉还可以啊,至少合约里规定了每月的上限,不会让你月薪30万,要捐个10万。]
[上限3000,3000乘以12个月再乘以5年,18万也不是个小数目。]
[楼上怎么不按底值计算,每月800,五年也才。]
[不是,就算你们福利再好,可你们不帮那对母女是事实啊!]
[不要转移话题啊喂!]
[智者见智,神经母细胞瘤治起来至少要几十上百万,估计是怕亏本吧,毕竟最多捞回来十八万。]
[一天净想着回本,做什么慈善基金。]
[别人做慈善都是不求回报,就你家尽想往回掏。]
[弹幕里那些人都是什么成分啊?人家解释得够清楚了,一切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你们是不是听不懂人话?]
[只想得到,不想付出,跟伸手党有什么区别。]
弹幕里带节奏的人又来了,死死抓住‘真正的慈善不需要回报’这一点进行各种抨击,当然也有明眼人反驳。
弹幕大战一触即发。
周言严肃认真,不为所动。
她继续念A4纸上的问题。
“3.为什么不帮助那对可怜的母女?”
[重点来了。]
[我看你能不能说出花儿来。]
[事实胜于雄辩啊!]
周言:“这件事我不太好说,主要是我怕我一说了,弹幕里的人觉得不中听会跳出来咬我。”
[这叫什么话!]
[你要是说得在理,谁会咬你,咱又不是属狗的!]
[别怂,尽管说,我帮你把着门儿。]
周言:“还是请大家观看一段小视频吧,孰是孰非,看了视频之后,相信你们自有定论。”
她招了招手,立马有工作人员送上平板电脑。
周言在电脑上敲了几下,面向镜头前说了一句:“为了方便大家观看,后台会先关闭礼物功能。”
话音一落,镜头翻转。
镜头里是一位约莫30来岁的女人。
她坐在谈判桌的一边擦眼泪。
而在她对面是一位身穿正装,互助会的调查员。
‘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她才5岁,医生说要是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说不定连半年都挨不过。’
‘女士,我明白您的揪心,但该走的流程必须要走,现在我需要您提供孩子的患病以后的所有病历诊断证明以及您和孩子的身份信息。’
‘我急匆匆地来,哪里来得及准备这些,你们就不能通融通融吗?’
‘女士,您别着急,您先把资料提供了,我会为您打开绿色通道,最多三天就会出结果。’
‘我没有资料,我都说了!我来得太着急了,没来得及准备!’
‘那就抱歉了女士。’
[确认了,这确实是那个直播卖惨的单亲妈妈。]
[楼上别废话,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
[就我一个人觉得调查员的语气有点太冷漠了吗?]
[人家调查员要资料走流程很正常啊,拖着不给的才更可疑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