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郑重地点头:“明白,我会安排各类媒体进行深度报道。”
随着会议结束,青河县开始了一场全方位的反击行动。
舆论战的展开
两天后,青河县政府官网发布了一篇详细的**《财政改革的青河县实践》**报告,列举了过去一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企业负担的下降、基层公共服务的改善等一系列数据。
与此同时,省内几家财经媒体也刊登了相关文章,对青河县的改革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报道。
“青河县财政改革后,地方税收流失率降低30%,中小企业税负下降15%,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财政改革是否应该因噎废食?青河县的实践值得更广泛的讨论。”
短短几天内,青河县的财政改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各种正面评价让市里原本试图压制改革的做法变得更加被动。
而此时,在青州市政府会议室,一场关于如何应对青河县舆论攻势的讨论正在进行。
市长赵建华沉着脸,看着会议桌上的几篇新闻报道,语气不善:“青河县的动作太快了,他们已经成功地把舆论引导到了有利于他们的方向。”
组织部长吴斌皱眉道:“如果继续放任这种舆论发酵,市里会陷入被动。省委那边可能会因此重新考虑推广改革。”
赵建华冷哼一声:“不能让他们这么轻松得逞。”
他顿了顿,目光凌厉:“我们要找出青河县财政改革中的漏洞,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省委,不能让他们的模式成为全省的模板。”
一场更大的博弈,正在暗中展开。
5. 顾晨的下一步
晚上,顾晨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夜色中的青河县城。
王立走进来,兴奋地说道:“顾县长,省里已经注意到我们的改革,政策研究室的领导今天下午还在会议上提到了青河县的模式。”
顾晨微微一笑:“很好,这说明我们已经让他们无法忽视。”
但他的表情随即变得严肃:“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
王立疑惑:“什么事?”
顾晨目光深沉:“我们要推动青河县的产业升级,让财政改革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账面数据上,而是让县里的经济真正获得质的提升。”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坚定:“只有当青河县的经济发展走在全市前列,甚至成为全省的标杆时,改革才不会被轻易否定。”
王立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打造一个真正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顾晨微微点头:“没错。只有这样,青河县的改革,才真正立得住。”
风暴未平,但改革的步伐,已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