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对青河县的调查未能取得突破,反而暴露出市里财政资金问题的蛛丝马迹,巡视组的关注点开始从青河县转向市政府,这让朱洪波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然而,他绝不会坐以待毙。就在王立被构陷失败后,第二波攻势迅速来袭——这次,矛头直指顾晨本人。
---
“匿名举报”来袭
一天深夜,张景伟突然接到了一通紧急电话:“顾县长,有情况!市里有人匿名向巡视组举报您,说您在主政青河县期间,存在‘权钱交易’的问题!”
顾晨正伏案研究材料,听到这个消息,目光微微一沉:“具体举报内容是什么?”
“还不清楚,但据内部消息,举报信里提到了您在‘财政拨款’和‘工程项目’上的问题,说您在几个基建项目中,有利用职权插手施工企业的嫌疑。”
顾晨轻轻敲了敲桌面,冷静分析:“这件事跟之前针对王立的构陷不同。他们现在是直接针对我,要把我从根本上打倒。”
王立脸色难看:“如果巡视组对这封举报信重视,启动调查,恐怕……局面会变得复杂。”
顾晨沉思了一会儿,突然嘴角微微上扬:“他们能用举报信,我也能。”
---
反制布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天,青河县政府内部召开紧急会议,顾晨下达了一系列指示:
1. 所有财务账目再次梳理,确保每一笔资金的合法合规,并主动向巡视组提交详细的财政审计报告,展现自身的“透明度”。
2. 召开干部会议,明确表态:“青河县支持巡视组的所有调查,欢迎监督,也将对所有不实指控依法应对。”
3. 掌握更大的舆论主动权——通过政府公开渠道发布青河县近年来的基建项目详情,让外界看到改革成果,同时侧面反驳“权钱交易”的指控。
秘密行动:张景伟私下安排了一批可靠人士,调查举报信的来源,看看到底是谁在幕后推动这场“舆论狙击”。
这场战斗,已经不仅仅是政治博弈,更是一场关于信用、名誉和权力的生死较量。
---
朱洪波的绝地反扑
朱洪波在市里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他原以为对顾晨的举报能够拖住巡视组的视线,然而青河县的反应太快了,不仅迅速澄清,还反手将问题抛回了市里。
更让他头疼的是,巡视组已经向市财政局正式下达调查通知,要求提交过去五年的专项资金使用记录。这意味着,他自己也站在了风暴的中心。
“顾晨……你真是个棘手的对手。”朱洪波脸色阴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