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晨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省里没有直接反对我们,这说明我们的改革方向没有问题。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继续高调推进,而是要调整策略,更加注重稳妥。”
张景伟则皱眉:“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改革要暂缓?”
顾晨摇头:“不,改革不能停,只是方式需要调整。我们不能正面硬碰,而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让改革深入人心,而不是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推动。”
他顿了顿,眼神坚定:“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基层干部的培养上,让他们真正理解改革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执行命令。同时,要加强对外沟通,让上级看到改革带来的正面效果,而不是只看到冲突和问题。”
---
与此同时,市里的一些势力并没有停止对顾晨的施压。
一周后,市里的一家媒体突然刊登了一篇文章,影射青河县的财政改革“缺乏统筹考虑”,甚至暗示部分资金流向存在“灰色地带”。尽管文章没有直接点名,但熟悉内情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篇文章的矛头直指顾晨。
王立拿着报纸,怒气冲冲:“顾县长,这是市里在故意制造舆论,给咱们施加压力!”
顾晨看了文章,脸色冷静:“舆论战是他们惯用的手段,我们不需要慌乱。”
张景伟皱眉道:“但如果市纪委借这个机会介入调查,恐怕会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顾晨点了点头:“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我背上‘财政问题’的污点,哪怕没有证据,也能在舆论上制造压力。”
他看向王立:“安排人手,搜集这家媒体的背景信息,看看背后是谁在推动。同时,我们要尽快召开一次公开的财政说明会,把所有账目公开透明地展现给公众。”
“还有,”他目光锐利,“这次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回应,既然对方想用舆论打击我们,那我们也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王立点点头:“您的意思是……?”
顾晨冷笑一声:“我们也可以请一些媒体,来一场关于市里财政管理的‘深度调查’。”
反击的序幕
很快,青河县政府召开了一次公开的财政说明会,向外界展示了财政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与此同时,一些省级媒体也开始关注青河县的财政改革,对其成效进行了正面报道。
而就在同一时间,一篇关于市财政管理问题的深度报道,也悄然出现在某家财经媒体上。文章详细分析了市财政的支出结构,甚至提到了某些资金使用上的“不合理”之处。虽然没有直接指向朱洪波,但已经让外界开始质疑市里的财政管理是否真正透明。
舆论的天平,开始向顾晨倾斜。
市里显然没想到顾晨会采取如此直接的反击,朱洪波在一次会议上,脸色阴沉,语气冷淡地说道:“青河县的工作,还是要加强统筹,不能让舆论引导政府决策。”
而顾晨,则在县政府办公室里,冷静地看着局势的变化,心里清楚,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