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门,李想便看到几个与刘景青年纪相仿的少年。
“他们都是我舅舅家那边的亲戚。由于出身低,他们没有机会入仕为官,我便想着把他们拉过来,跟我一起研究老师说的那个蒸汽机。
万一搞成,他们也能跟着我一起,青史留名了!
就算搞不成,也不过就是花些银子而已。”
李想这才想起来,大夏还没有科举,入仕为官还是推举制。
因此,那些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几乎没机会进入官场。
李想顿时想到,可以招揽一批这种人,专门帮他做印书馆。
眼下的纸张虽然还没向民间普及,但是随着公孙家的入局,造纸坊的产量一定会迅速扩大。到时候,纸张也必然会向民间快速普及。
李想如果提前筹备印书馆,再把活字印刷弄出来,便可以逐步控制大夏的舆论。
作为一名现代人,李想自然知道,舆论的巨大威力。
李想现在虽然还没找到他的大仇人。但他这位大仇人,一定是比安国侯公孙亮还要强大。
要对付这样的大仇人,李想自然要提前准备,尽量控制更多的力量。
“景青你能不能帮我找一批这样的人?就是认识字,但是又没机会入仕为官的那种。
年纪方面没有限制。”
李想知道,这个时代,识字的人极少,他也不做限制。
刘景青一口便答应下来。
“没问题!先生打算要找多少这种人?”
李想想了一下。
“先找十个吧!月钱我暂时按二两银子给他们发。主要的工作,应该是抄抄写写这一类的事。
你先帮我把人招齐,然后再给我在隔壁租个院子。
这件事情办好了,你今天偷卖我东西的事,我就不跟你姐讲了。以后你要是钱不够用,还可以继续去我房间里拿东西来卖。”
刘景青大喜。
“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
就在李想准备他的印书馆时,郭青梅却因为李想的事情,差点跟公孙良吵起来。
公孙良觉得,李想这个人还有利用价值,他想让郭青梅利用李想,把青田先生招到他的门下。
公孙良和他爹公孙亮一样,两人的野心都很大。
他们的目标是,让皇帝将他们公孙家封王。
其实,按公孙亮这些年在晋阳城逐步壮大的实力,封王也不是不行。但是由于十八年前,公孙亮上书先帝,公然要求处斩他的主子——赵王李信,朝中上下都骂他是卖主求荣的小人。
特别是大夏的儒生们,对公孙亮封王之事,反对声最大。
而这些儒生又大多与朝中重臣关系密切。
公孙亮父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打算拉拢几个京城有名望的读书人,给他们家做门客。这样,他们便可以利用这些读书人,替他们暗中游说那几位反对公孙亮封王的重臣。
可是京城的儒生们都很有骨气,根本没人愿意给他们公孙家做门客。
哪怕公孙亮把价格开得再高,也还是没人来。
现在他们手里有了造纸术,公孙良马上又想到这个阻碍他父亲封王的最大麻烦。
公孙良知道,青田先生虽然无官无职,但他凭借几个月前写的十首诗,在京城读书人中,已经有了一些影响力。
如果能把青田先生招揽过来,给他们家做门客,那么京城的读书人可能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排斥他们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